正文 “一劇兩星”,愁了誰?樂了誰?痛了誰?(2 / 2)

誰的春天?

另一家影視公司發行負責人則認為地麵頻道將會被重視。以往,四家衛視的購買力要遠高於地麵頻道,到了“兩星”年代衛視的購買實力明顯被削弱,這也就給了地麵頻道抱團反擊的機會。“六家地麵頻道的總體實力可能要超過兩家衛視,那索性直接把首輪放在地麵,至少這樣可以賣到更高價格。”

至於明星片酬是否會降低,陳風認為一線大腕已經高上去的要價不可能會降,畢竟作為收視率保證還是有片方搶。“壓製的是那些還沒成腕或即將成腕的二線明星,三線可能就徹底混不下去了。原本片方衝著混個觀眾臉熟會請他們演個配角,比如丫鬟隨從,價格在一天兩三萬,那製作費削減首先砍掉這部分,用新人不但便宜,可能還會帶資金入組。請大腕客串的現象也一樣會減少。”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衛視。對於一線衛視而言,很多早已開始試水“一劇兩星”,甚至是“一劇一星”。比如湖南衛視一直走的都是黃金檔獨播模式,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則早已經試水“一劇兩星”。伴隨“一劇兩星”而來的還有“一晚兩集”,之前“一晚三集”從黃金時段7點半播到10點半,根據央視索福瑞收視指數,第三集電視劇的收視往往高於前兩集,顯然三集之間的兩段廣告時段也是後一段更占優勢。新政出台後,砍掉了第二段廣告的可能性,廣告收入銳減再加上購片成本增加,這無疑讓原本就難以靠綜藝節目拉到廣告的小衛視們舉步維艱。

也因此已經有人研究起了政策的漏洞,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像那位發行負責人就提出了“二輪播放提前”的新賣劇方案。“根據新政規定,隻有首播衛視的黃金檔會受一天兩集的限製,但作為二輪播放主力的午間劇場卻完全不受影響。那相對小點的衛視名義上雖是二輪播劇,但如果提前播放每天中午連播三集,很快就能趕超前麵的進度變成‘獨播’。製片方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對小衛視二輪售賣的價格,來彌補首輪播放的損失。”

雷劇會更多嗎

說到底,廣電總局出台新政的初衷是為了能達到“千台千劇”、百花齊放的效果,給觀眾們更多選擇,更多歡笑。但是,觀眾們真的能如願以償看到更好的劇嗎?

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品牌推廣總監於炎在聽到新政策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以後的電視劇競爭更是進入白熱化階段了。”他們公司專為拍攝《大秦帝國》係列電視劇成立,計劃拍攝五部共200餘集,目前已播出兩部,第三部《崛起》剛完成後期製作。這是一部嚴肅曆史正劇,觀眾口碑很好,收視卻不佳。第一部2009年末在陝西、東南、河南、河北四家衛視首播,二輪先後在貴州、重慶、廣東、天津四家衛視播出,第二部《縱橫》去年9月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時收視率還不到1。“劇中明星由於喜歡劇本,甚至主動降低片酬,使得我們每集200多萬的製作費可以更多用於製作上,主演的一身衣服就得20萬。”

於炎表示劇集製作的原則是盡量貼合史實,不戲說、不賣雷,為此甚至傷害了原著小說的鐵杆粉絲。“大秦本身的曆史背景並不被太多人熟知,所以觀看是需要門檻的。‘一劇兩星’讓電視台購買成本增加了許多,這對電視劇的劇情構建和後期宣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因此,於炎擔心會有更多小成本雷劇湧現出來。劇評人李星文就發表評論,認為新政後,“原本就‘沒有最雷、隻有更雷’的製作公司會心花怒放。原先他們隻能走大台獨播或小台聯播路線,大台聯播的多是精品大劇,他們擠不進去,切不到最貴的蛋糕。現在,再也承擔不起大劇價碼的二線大台也會把目光轉向他們,中小成本的雷劇大有越走路越寬之勢。”

不過陳風倒是樂觀地認為,之前雷劇頻現是因為市場不規範。“一劇兩星”看上去是壓製了電視台,電視台再壓製製片方,製片方壓製演員,演員片酬降下來自然就會分出資金給製作方麵。“之前生物鏈是反著的,必須重新確立行規了。很多人詬病這一政策,但其實製定政策的人永遠比我們聰明,因為他們要站在整個行業的高度布好整個局,像下圍棋一樣,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出台新政策。”

而於炎所在的公司依然執著地準備拿出十年時間來完成《大秦帝國》,“希望若幹年後這部劇能成為電視劇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這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堅守的執念所在”。(王瀟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