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桑蘭(2)(2 / 2)

公眾似乎不明白,“微笑天使”怎麼變了?

她更想不明白,給自己爭取權益為何會遭到眾人的不滿與謾罵,“有多少人了解事情的原委呢?我真是像他們說的那樣嗎?桑蘭就是桑蘭,真真實實的桑蘭,沒有任何變化。”

“很多東西,你想不明白,你也得過那道坎兒。”桑蘭對本刊說。

痛苦

三個月後,隨著胎兒的長大,情況複雜起來。

懷孕前,桑蘭是體位性低血壓,從床上坐到輪椅會感覺頭暈。肚子大了後,她頭暈的次數明顯增多,嚴重時眼前漆黑一片。每當這時,黃健給她捏捏腳,敲敲腿,讓血液流通順暢。

持續性頭暈是由高血壓引起的,高血壓是由於截癱後的植物神經功能亢進造成的。瑞格納森多次告誡,高血壓將是她孕期麵臨的最大風險,“很容易腦溢血或血管破裂”。

家人盡量為她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並保證她的情緒平穩。

她吃了十幾年奧昔布寧、阿托品等藥物,用以緩解疼痛與痙攣,她嚐試孕期減少劑量,無奈血壓升高。繼續服用,又擔心對胎兒有風險。雖然瑞格納森醫生已在郵件中告知,服用的藥物對她和孩子無副作用,但桑蘭依然擔心,“是藥三分毒”。每次服藥前,左右為難,她反複問黃健,“這藥沒事吧!孩子生出來不會不健康吧……”黃健勸她,“沒事兒,這是FDA通過的藥物,這麼多年也沒曝出負麵,咱把心放一放。”

藥品服下,黃健覺著妻子可能得了產前焦慮症,麻煩的是他發現自己也莫名地焦慮起來,“接近崩潰的邊緣”。

雇用的保姆在桑蘭懷孕4個月時嫌累不幹了。黃健和嶽母包辦了桑蘭的飲食起居,他因睡覺時愛翻身,怕壓到桑蘭腹中胎兒,就搬去客廳,睡了半年的沙發,“都是為了孩子。從一開始沒有任何想法到一點點地接近做父母,我倆都覺得人類太神奇了。這個過程能喚起你很多的東西和感悟。”

懷孕期間,桑蘭的導尿和排便方式都沒變,但卻越發困難了。胎兒擠壓膀胱,導尿頻率增加,六七個小時導一次縮短為兩三個小時一次。每次導尿需平躺20分鍾,她經常喘不上氣來,“不敢再壓小腹了,裏麵是胎兒啊”。以前她體能好,排便後直接去洗澡,孕後排完便得上床休息一刻鍾,洗澡也要盡快。

導尿頻率增加,趕上孕婦抵抗力下降,無法避免的,桑蘭的泌尿係統感染了。去年11月13日是孕期第一次感染,之後便是發燒,脊髓損傷導致交感神經受到破壞,她從頭到腳不能排汗,外冷裏熱,越燒越高,身體像個大火爐。

體溫39度,血液白細胞高達20000以上。

怕影響胎兒,桑蘭拒絕服用抗生素,輸完液,讓黃健用冷濕毛巾一遍遍地擦拭身子。

“我扛得住,我是大人,大人沒事的。”她讓自己堅強。但一摸肚皮,仍是滾燙,眼淚嘩地流了下來,“孩子在我肚子裏被火燒著,他得多難受。”慶幸的隻是發燒,並無感冒。她個性要強,減少藥劑的情況下,扛過了病痛,第二天就將體溫降到了37度。

焦慮症卻又犯了,“小孩沒事吧?沒事吧?”

熬不住時,她大喊一聲,“哎呀,不生了!”

就像小時候訓練受苦時喊的那句“不練了”,誰都知道,隻是隨便說說,嘴巴痛快了,身上的痛苦能減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