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黃維艱
在東莞生活久了的人,對這樣的行動其實已經見怪不怪。有媒體報道,那些涉黃的大佬,看著央視播出的暗訪鏡頭,還能笑出聲來,他們以為,這次和之前的掃黃行動一樣,猛烈但很快會過去。
“台風”,東莞民間這樣稱呼政府的掃黃行動,它力道凶猛,如台風一般強勁,但同時,它也來去匆匆,很快就如台風一樣刮過。
有據可查的東莞全市範圍內掃黃行動是在2000年,數百家娛樂服務場所因此而關閉。
4年後,在時任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誌庚主導下,東莞開始了高調且係統的掃黃過程。幾乎每年,尤其是到重大節日或重要會議舉辦前,東莞都會進行一次周期性的掃黃運動。
2002年加入東莞警界的周光偉對此了解頗多。據他介紹,在2月9日掃黃之前,東莞警界對酒店娛樂場所的排查、抽查已經流程化,每個月會對轄區相關場所查六到八次。
“一年(查處)幾家,都有指標。像這種賣淫嫖娼或者介紹他人賣淫嫖娼這種(案件),都有固定的名額。”陳興發告訴本刊,“派給我們派出所的名額是介紹他人賣淫的刑事案件一年查處兩宗。”
隻是對東莞這種伴隨著產業發展、商人湧入而發展起來的色情行業,當地在查處時也有頗多顧慮。掃走客商,勢必會對東莞經濟造成衝擊。據《南都周刊》報道,過去掃黃行動時,東莞曾有高層領導特意指出,“掃黃不能矯枉過正,各鎮要把握好度。市裏不希望到鎮裏去查,鎮裏自己搞掂。你(鎮街)不要太過分,不要掃蕩式每家都去查。”
這種糾結的態度下,看似嚴密雷厲的掃黃運動變得有些怪異了。
周光偉告訴本刊,他所經曆的例行掃黃檢查,很少遇到大規模的涉黃事件。
對比較大的酒店、娛樂場所的抽查,每次有五六個警員,周光偉說,“便衣一個月要查兩到三次,穿製服抽查起碼也要四到五次。”但這些行動,每次都會在酒店大堂耽誤十來分鍾,有時候是酒店工作人員刻意刁難,等到真正開始排查時,有問題的人也都跑掉了。所以他們常常在酒店查上一個多小時,也基本查不到涉黃事件。
“黃”金時代
美國記者張彤禾曾詢問北京朋友們對東莞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又令她感到震驚:無窮無盡的工廠和性工作者。
東莞的工廠原本比那些性工作者更出名的。
在東莞發展的最鼎盛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打工者和來自全世界的商賈名流在這裏彙集,“下東莞”成為一個時髦的選擇。在這座麵積2465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集裝箱汽車在公路上川流,低矮五金廠、電子廠、製衣廠連綿密布,隻用了十來年光景,一個人口僅有十數萬的南方農業縣城變成了中國最具活力的、人口超千萬的大城市——與被領導人圈點、在中央政策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深圳不同,東莞靠的完全是自身的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