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穿越時空的愛戀 5(3 / 3)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有關秦文公為了祭祀天帝活動建立的陳寶夫人祠的記載,黨玉琨判斷祀雞台地下是埋藏文物的一個重要地區,而戴家灣村就是秦國秦文公和秦獻公的墓葬地。

為此,黨玉琨親自帶著部下來到戴家灣,經過仔細的調查發現,村北的戴家溝,早在清代末年,又有文物販子在這裏收購青銅文物。尤其是夏天,每逢大雨衝刷之後,就可以在土崖邊或者田埂上,發現大量的珍貴文物,很多都是上品,當地人也因此發了財。有些爛賭的賭徒,沒錢還債的事,邊開始在土崖邊挖掘。隨便一兩件,在西安城內就可以賣上幾十塊大洋。而當地的農民,在農閑之餘,自家兄弟帶著鋤頭到土崖邊上去挖掘,稍微費一番辛苦,就會有收獲,即使是那陶碗也可以賣幾個大洋,如果挖到那些帶有銘文的銅器,就可以換上上百畝地。因此,到了夏天之後,有些文物販子,幹脆坐鎮戴家溝,收購古玩古物。

可以說,北起賈村塬、南迄渭河,這條深十多丈、長七八裏的戴家溝,就是一個聚寶盆。

黨玉琨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商機,一旦抓住機會,就絕不放過。黨玉琨做起事來雷厲風行而且大膽,挖寶行動完全是軍隊作戰的那一套。

首先,他成立挖寶指揮部鳳翔文物考察委員會,對外名義是文物發掘和保護,其次,將自己的親信班子調到戴家溝負責指揮和監督,第三,要求當地的古董商加入,進行現場指導,同時對文物進行修整、鑒定和分級、定價。第四,也是此人的大膽和無法無天之處,那就是通過強行攤派,讓寶雞、鳳翔、岐山縣三個縣的村民,輪流出工,對南京政府派的官員毫不避諱。當然,大小官員也從這次盜墓行動中獲益,第五,邀請北京南京上海文物販子,來到西安,現場收購,童叟無欺。

從1927年秋開工,到1928年春的8個月中結束,這個挖寶指揮部先後發掘高等級貴族墓的墓葬30多處,獲得珍貴文物2000多件,普通文物不可勝數。黨玉琨的司令部鳳翔周家大院,一時間更成了一個文物市場。

清代的文物基本上都是連賣帶送。明代的瓷器、元代的青花,唐代的唐三彩,漢代的銅鏡、銅鈁、陶灶等基本上剛剛路麵,就被來自五湖四海的文物販子一槍而空。商代和西周的青銅器物,包括刻有銘文的“觶”。鼎、彝即簋和戈、銅泡等,均被日本商人買走。

1927年11月,挖寶大軍挖到了一個秦代王公大墓,栩栩如生的壁畫被一個美國收藏家原封不動的運往美國,而墓中出土的青銅器,包括烏紋方鼎、扁足鼎、獸麵紋尊等,則被法蘭西的銀行家所收藏。

黨玉琨和他的眾多手下以及當地的土豪劣紳,大發其財,那些挖寶的民工也開始眼紅,紛紛動了歪心思,他們紛紛廠裏挖到的小型青銅器、金器玉器或者瓷器。為了震懾這些人,黨玉琨的挖寶總指揮的賀玉堂,把一個私藏寶物的農民用大鐵釘活活的釘死在釘在樹上。其狀慘不忍睹,令人發指。。

財帛動人心,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因為小小的一件文物,就可以趕上一個農民一年的收成。到了後來,很多看守文物的土匪,紛紛偷盜文物,溜之大吉。至於當地的小股土匪、盜墓賊對文物的私采盜挖,更是稀鬆平常。

黨玉琨的親屬們對這些從天而降的財寶激動之餘,又惶惑不安。,黨玉琨的三姨太馬彩鳳,唆使他的父親馬馬應珍串通並收買負責押送古玩的她的相好,副官劉彪,把四件銅器,包括一卣、二鼎、一觚裝入木箱,然後帶個事先藏在老家龍丹村的文物、金銀珠寶,在一個夜裏逃之夭夭。等到黨玉琨發現時,三姨太馬彩鳳的全家已經是人去樓空。直到解放之後的80年代,這些文物才被一個年逾花甲的老太太馬彩鳳上繳給國家,這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