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奧斯曼土耳其境內盛行的包稅製和高利貸,讓成千上萬的農民家破人亡,被迫背井離鄉,村莊大幅度的減少,荒廢的土地占可耕土地的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部分商人和高利貸者購進破產的西巴希的土地之後,不僅把非世襲的有條件的領地變為完全歸自己私有的土地,而且拒絕履行為素丹供養騎兵、參加作戰的義務。”
“到這裏,軍事采邑製的實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與此同時,奧斯曼蘇丹自己也放棄了軍事采邑製原則。為了應服巨額的宮廷開支,增加國庫收入,奧斯曼蘇丹開始把國有土地包括采邑在內出售給富人,以增加收入。”
“隨著軍事采邑製的逐步瓦解,奧斯曼土耳其的兵員也逐步枯竭,導致軍事力量嚴重削弱。在蘇裏曼大帝時代,西巴希軍隊達20萬人,能到現在,他們所出的兵力不到一萬人。”
周垣示意翁濟世接著發言。
“打仗打的是實力,打的是經濟,那麼現在奧斯曼土耳其是否還有實力征服呢?按照我們的調查,絕對沒有了。前麵我們講過隻注意軍事掠奪和向居民榨取稅收,根本不重視發展工商業。”翁濟世侃侃而談,“隨著歐洲人發現新航路和新大陸,華夏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土耳其的商業壟斷權已經轉移到我華夏以及歐洲商人手裏。而在此之前,來自南亞次大陸與華夏帝國的貨物,首先照例通過蘇伊士,然後再經過奧斯曼土耳其商人,分發到世界各地,現在,世界上的貨物全部由華夏帝國,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家的船隻來運輸。奧斯曼土耳其人自己把自己給拋棄。而與此同時,以華夏幣為首的外國貨幣將土耳其硬幣逐出流通領域,銀價大幅下跌,金價大幅上漲,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讓奧斯曼土耳其的財政遭受嚴重危機。”
“華夏帝國在傾銷工業品的同時,還大量的收購土耳其原料以及穀物。另一方麵,戰爭兵役和封建主的殘酷剝削,也破壞了農村手工業,華夏帝國商品的大量湧入,還是奧斯曼土耳其的手工業者大批破產,軍需部門一蹶不振,多數的礦山荒廢,無人承包開采,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衰落,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是危機四伏。”
“首相大人分析的恰如其分。”周垣說道,“奧斯曼土耳其軍事、經濟衰落的同時,也伴隨著奧斯曼土耳其貴族階層的腐化和墮落。奧斯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的達官顯貴們窮奢極欲,把搜刮來的民脂民膏盡情的用於享受。他們夜以繼日的全力在宴會打獵以及各種娛樂活動當中,競相用從華夏帝國進口的花卉來裝飾自己的花園,驅逐著成千上萬的農民,手工業者,為他們建造豪華的宮殿和別墅。而與之相對的是,大量的勞動群眾處於饑餓的邊緣,他們對奧斯曼土耳其貴族階層的不滿與日俱增。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如同一個火山口,那麼地方的各個總督區又怎樣呢?”
“在我華夏帝國的支持下,各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如火如荼,各民族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奧斯曼軍隊的橫征暴斂。巴爾幹半島,亞美尼亞、高加索、埃及、敘利亞紛紛舉行武裝起義。而各地的總督,利用蘇丹政權的軟弱無能,紛紛割據一方。”
“第一位是加尼那的總督阿裏,此人割據伊庇魯斯地區,伊庇魯斯位於希臘西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南部,臨愛奧尼亞海,方便通華夏帝國直接貿易。”
“第二位是維丁的總督奧斯曼?巴茲溫特-沃格魯。此人控製多瑙河下遊從貝爾格萊德到海岸的廣大地區,根本不鳥奧斯曼蘇丹,直接與華夏帝國建立外交關係。”
“而在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伊拉克、敘利亞地區的封建主已經都成了獨立或半獨立的國王,與華夏帝國雙方派出大使。”
“在小亞細亞和魯米利亞的“山穀之王”,則控製一方,抗拒素丹的命令。|”
“以紮尼克總督阿裏為例,這個山穀之王擁有5000名禁衛軍,十天之內能集合6萬人的大軍.他占有大量田產和幾千頭牲畜,實際上占據著小亞細亞的東北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