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武裝分裂奧斯曼土耳其 1(2 / 3)

周垣掃視了長桌旁端坐的眾人,“幫助歐亞非各族人民從奧斯曼土耳其的魔爪中解脫是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奧斯曼土耳其的問題,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奧斯曼土耳其不過是一個紙老虎,消除歐洲各國同學的畏難情緒。”

說著,看了看奧吉爾“喬治,你把奧斯曼土耳其隊軍事實力給大家介紹一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奧吉爾站起身,來到地圖前,用指揮棒指著地圖說道,“雖然說到現在,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依舊是幅員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的軍事封建國家,但已經是外強中幹,名不符實。亞洲的殖民地小亞細亞、阿拉伯、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等;以及在歐洲的占領區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門得內哥羅、保加利亞、希臘和多瑙河兩公國——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以及克裏木、亞速夫海和黑海沿岸附近地區等;非洲的占領區埃及、的黎波裏、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相繼發生了獨立起義。總之,各地蜂擁而起的起義,已經讓奧斯曼蘇丹國千瘡百孔。”

顧炎武舉手問道,“這麼說,奧斯曼土耳其的情況和大明末年很類似?”

“完全不一樣。”奧吉爾說道,“大明朝末年,雖然是內憂外患,但主體民族還是我華夏。而奧斯曼帝國則不一樣,它的內部實際上並不同,各個地區在人種、語言、宗教、社會、經濟、文化上各具特點,對奧斯曼蘇丹中央政權依附程度很低。一句話,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大雜燴。”

“占人口絕對少數的土耳其人,集中分布在小亞細亞和伊斯坦布爾附近的魯米利亞。奧斯曼貴族居於統治地位,對帝國境內的各個民族剝削和壓迫。”

“這麼說,奧斯曼土耳其人有些像元朝入主中原?”史可法問道。

“大有不同。”奧吉爾說道,“元朝入主中原之後,基本上已經漢化,製度依舊是我們傳統的製度。而奧斯曼土耳其這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作為政教合一的國家的政治和宗教的首腦,奧斯曼蘇丹宣稱它為主在人間的影子。在整個奧斯曼帝國,基督教教徒雙重的壓迫,承擔著沉重的人頭稅,他們不許持有武器,不能夠和胡教教徒一樣穿同樣的衣服和鞋。同樣,回教法庭也不承認他們的證詞,官方文件對基督徒使用侮辱性的綽號。”

“因此,奧斯曼土耳其混雜而龐大,到處充斥著階級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沒有穩固的經濟基礎,更沒有核心凝聚力,完全是依靠武力來維持。”

“現在,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已經到了極限並開始衰退。在東方,華夏帝國和薩非帝國不停地敲打奧斯曼軍隊。在北方,新興的烏克蘭、波蘭帝國開始挑戰奧斯曼的權威,在海上,大權已經落到西方國家以及華夏帝國手裏。在歐洲,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將奧斯曼軍隊擋在維也納城外。”

眾人一定鼓掌。

片刻之後,周垣示意眾人安靜,“奧斯曼土耳其的落後,不僅僅體現於政治製度,而且表現在軍事上。準確的說,奧斯曼土耳其的軍事采邑製已經開始逐步解體。整個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已經走向下坡路。而奧斯曼土耳其的衰敗,正是被奧斯曼土耳其壓迫的人民舉行武裝起義的好時機。”

說著,周垣看向李岩,“總參謀長,你給大家說一下軍事采邑製。”

“采邑製是中世紀在西歐實施的一種土地占有製度。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時期,國王對於服軍役或執行其他任務的臣屬,以封賜土地或金錢等作為恩賞,稱作采邑。軍事采邑製在歐洲沒落之後,又被奧斯曼土耳其借屍還魂。奧斯曼蘇丹把大量的新征服的土地作為采邑賜給武將功臣,而獲得土地的軍事采邑主必須為素丹提供騎兵,參加征戰。”

“這麼說,奧斯曼蘇丹有些像黑道大哥,帶著一幫小弟到處敲詐勒索。”賀人龍嗤之以鼻的說道。

李岩點點頭,“奧斯曼蘇丹實行軍事采邑製,既是出於政治需要,也是出於軍事需要。大大小小的封建諸侯西巴希,即使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是主要的政治力量。

“在奧斯曼土耳其占領各地的最初,西巴希發財的主要途徑是從被征服的土地上獲得軍事虜獲品、奴隸和貢品,對采邑農民的租稅剝削當作補助的收入。但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對外擴張日漸被遏製,西巴希們發財的途徑沒有了,隻好將目光瞄向土地上的農民,濫征苛捐雜稅。農民的負擔在50年間增加了十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