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資本輸出和文化輸出 3(2 / 3)

隨著華夏帝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上馬,周垣下令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並作出統一的部署,明確強調要對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汙染嚴重的煤礦、煉油、水泥、玻璃、火電等國有企業,要堅決地向外轉移設備和技術。隨後,一個個大型的國有企業集團成立,企業所擁有的陳舊技術和落後設備,紛紛轉向偏遠地區包括南亞、東南亞各省、中亞各省以及海外省包括明朝政府所在地婆羅洲、新幾內亞島、南非省、大西洋艦隊丹吉爾海軍基地所在的北非、北美聯合省。

雖然說在帝國本土核心地區,這些技術已經落後,但是對於偏遠省份和地區來說,還是非常先進的。於是乎,偏遠的省份和地區以及海外省的地方總督,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發展之快,令人咋舌。

在帝國中央政府的支持之下,偏遠省份和海外省的高汙染企業,蓬勃發展。

以水泥行業為例為例,華夏帝國在全球控製的範圍內,共有800多家水泥企業,但其中真正稱得上規模經營的大型和超大型水泥企業,不過隻有40家,總產量占全球水泥產量的80%,能耗占水泥行業的50%,而其他的760家中小型水泥廠,總產量占全球水泥總產量的15%,能耗卻占到45%。偏遠省份和海外省一直熱衷於上馬小水泥等企業,說到底就是一個利字作怪。當地龐大的建築業市場,水泥生產供不應求,隻要開工就有利益可賺。雖然華夏帝國中央政府宜在進行宏觀調控,但是,偏遠的省份和海外省,還是在利益的驅動之下,加大對小水泥的投資。

包括小水泥在內的高汙染企業,雖然存在高能耗,高水耗,高汙染,但卻是偏遠省份和海外省,卻被人們忽略。人們麵對高囪林立、麵對升騰的濃煙,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晚霞映襯下,輕搖慢舞時,激動不已,“請看,這就是我們工業化的象征,雖然和中央地區有些差異,但我們已經融入了工業文明。”

高汙染工業雖然帶來了gdp的提高,但是對環境的破壞同樣也是幾何數級的增長。

以蘇門答臘省為例,這片相當於江蘇省四倍的國土,大部分地區均被熱帶森林覆蓋,炎熱而潮濕。作為華夏帝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之一,這裏僅僅哺乳動物就有170多種,包括珍貴的猩猩、各種猿類、象、貘、虎、兩角聳立的蘇門答臘犀牛、長臂猿、樹鼩、飛狐猴、野豬和靈貓類。此外還有眾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昆蟲。植被有蘇門答臘鬆、南洋鬆、大王花、香桃木、竹、杜鵑花、蘭花、棕櫚樹、櫟樹、栗樹、烏木、鐵木、樟樹、檀香木及多種可用來製作橡膠的樹種。

被熱帶植物覆蓋的蘇門答臘省,處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覆蓋,波平如鏡的大河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情畫卷。

蘇門答臘省解放之後,為了保護這個生物寶庫,華夏帝國政府要求蘇門答臘省政府以及生產建設兵團,以發展農業和林業為主,廣泛種植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煙草、椰子等作物。

依靠向帝國本土出口優質木材,橡膠、煙草、茶葉、咖啡、棕櫚油、苧麻纖維、瓊麻、椰乾、檳榔子、木棉、花生和胡椒等農產品,蘇門答臘省gdp穩中有升,經濟得到高速發展。

蘇門答臘省人民在經濟發展中均受益匪淺,包括還處於原始狀態、信仰萬物有靈的土著部落亞齊人、加約人、阿拉斯人、巴塔克人、米南卡保人、勒薑人、萊邦山民及楠榜沿海居民。雖然他們還一直以塊根作物、蠕蟲為主食,在他們的菜市場,充斥著斬斷的蛇塊和火上叉燒的蝙蝠等各種可怕的食物,但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