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高原戰事 2(2 / 3)

安多千戶生活極度奢華糜爛,擁有頂級異寶無數。光房屋就有82間,麵積達5000餘平方米,建築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冬夏分居不同臥室,還設有經堂、會客廳、日光室等,所有的生活用品、高檔奢侈品均來自華夏帝國江浙滬地區。

日光房是安多千戶的冬季臥室。屋裏雕梁畫棟,牆上掛著兩塊整張的豹皮,牆邊擺放鑲虎皮的木箱,地上擺放著印度青蛙皮鑲金製作的馬鞍。

經堂是安多千戶念經或舉行法事活動的地方。這裏陳設考究,經書擺放整齊,存放著悚人聽聞的珍貴法器,如高僧人頭蓋骨和少女腿骨做成的法器。,其本性之殘忍,其生活之腐杇,由此可見一斑。

儲物間的櫃子裏,擺滿了鑲滿紅珊瑚和綠鬆石的女人頭飾、價值不菲的九眼天珠等奇珍異寶。

閑暇的時候,安多千戶會邀請各地的酋長,到莊園裏麵玩麻將。那時候,女奴們低首彎腰恭敬地伺候著,碩大的野犛牛角盛滿青稞酒,進口的高腳玻璃杯內裝著從帝都金陵欲來的朗姆酒,,銀蓋瓷碗盛著酥油茶,桌上還擺放著來自內陸地區的食物。貴族的生活無比愜意。

而奴隸大院的房屋低矮潮濕,勉強遮風,難談避雨。一間間狹小、低矮、陰暗、半地下、形同牢籠的房間。奴隸的子女小時住在奴隸院。內地孩子剛剛上小學,而高原上的小奴隸從8歲開始就要從事繁重的勞動。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之整天忍饑受餓、營養不良,所以奴隸們的壽命都很短,大部分活不過三四十歲。年老體衰,一旦沒有使用價值,便被奴隸主一腳踢出門外。

離開安多縣,繼續南下,可以看到很多寺廟的僧侶,將黑手伸向要飯的婦女和兒童,把他們掠為奴隸。

一路經過之處寺廟無不如此。

“屋脊高原怎麼那麼多寺廟?”羅汝才皺起了眉頭殷鳳岐。殷鳳岐曾經是大明帝國烏思藏都司的通判,熟知高原事務。

“總督大人,我們所見的並不是全麵。”殷鳳岐告訴羅汝才,“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單單是烏斯藏地區,就單子有寺廟1252座,僧眾十多萬人,上層僧侶約700多。”

羅汝才大為驚奇,“這些禿驢的勢力看來不小。”

殷鳳岐兩手一攤,“總督有所不知,現在整個屋脊高原地區,有三成的男子出家當了和尚。新噶當派控製的寺廟當中,超過5000的就有三個。這三個超大規模的寺廟,占有莊園350個,土地16萬畝,牧場630個,大小牲畜接近20萬頭,控製奴隸和農奴8萬多人,”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羅汝才眯著眼睛,用馬鞭一指麵前的山嶺,“我聽說高原的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河流、河灘以及大部分牲畜,都歸官家、貴族、寺廟上層禿驢這些農奴主?”

殷鳳岐苦笑道,“這一小撮人,隻占高原總人口的5%,但卻幾乎占盡了所有的資源。整個高原省的300萬畝土地,官府占據了三成,貴族占了三成,寺院和上層僧侶就占了四成。差巴\堆窮這些農奴一無所有,也人身自由,靠耕種份地維持生計。除此之外,還有5%的世代奴隸朗生,他們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而已。“

“差巴\堆窮和陝西的佃農差不多,都是些窮苦人。”羅汝才心生感慨。

“他們是窮苦人,倒是真的,但是命運比佃農差多了。”殷鳳岐說道,“佃農還有人身自由,而農奴世世代代依附領主,被束縛在莊園的土地上,不得擅自離開,絕對禁止逃亡。農奴一旦喪失勞動能力,便淪落為奴隸。在一些大莊園當中,在監工的皮鞭下。農奴甚至要戴著鐐銬進行勞動。”

羅汝才憤然說道,“農奴成了奴隸主的私人財產,真是豈有此理。”

“高原上流行一句諺語,“農奴的生命雖由父母所生,身體卻為官家占有。縱有生命和身體,卻沒有做主的權利。農奴主可隨意將農奴用於賭博、買賣、轉讓、贈送、抵債和交換。除此之外,農奴的生、死、婚、嫁大權也由農奴主掌握,農奴的婚姻必須取得領主的同意,不同領主的農奴婚嫁要繳納“贖身費”。農奴生小孩要到領主那裏繳納出生稅,登記入冊,農奴的子女一出生就注定了終身為農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