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恐怖生態學(3 / 3)

“有人也許會問,陛下,這麼說我們要保護狼以及老虎獅子等大型的食肉動物,一頭也不許獵殺了?”

“錯了,我們所說的保護,是有限製的保護,是合理的利用和資源開發。”

“又有人問了,狼群等大型猛獸的存在,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掉食草動物中的老弱病殘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狼群的存在,蒙古草原上的黃羊、旱獺、黃羊、達烏爾黃鼠、布氏田鼠、長爪沙鼠、草原鼢鼠等這些被捕食者,才會感受到恐懼。這種恐懼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如何行動,並在各種生態係統中產生連鎖反應。事實上,恐懼對生態係統的影響,可能比實打實的捕食所帶來的影響還要大。一頭咆哮的捕食者用不著出手,就能改變許多獵物的取食行為。我們姑且稱之為:恐懼生態學。“

“所有動物,不管是哪個門類,都要留心捕食者,就連老虎也要留心人類。“周垣眼睛在台下掃視了一遍,“同學們請記住,恐懼是一股非常強大的進化力量。下麵,我們請宋應星教授,給大家講出一個事實。這是帝國科學家把恐懼生態學納入生態模型中的一個實例。”

宋應星走上講台,“大家知道,杭錦旗自然保護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部,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境內地形地貌由黃河衝積平原、沙地沙漠、波狀高平原和砒砂岩丘陵鑲嵌排列,以草原、天然林保護區為主,草原遼闊。最初,我們為了保護亞洲野驢,將狼群全部趕走。經過五年的發展,帝國生物學家發現,亞洲野驢種群數量雖然增長很多,但是質量就嚴重下降,與此同時,杭錦旗自然保護區的草原出現了嚴重的退化,草原害獸如旱獺、黃鼠的數量劇增,沙漠化嚴重。”

“尤其是黃鼠,這種齧齒動物,廣泛的分布在帝國北部幹旱草原和半荒漠草原。不僅危害農作物,常使作物的管心被成片抽掉;秋季食灌漿乳熟期的種子,使禾苗大量枯死。而破壞牧業草場,同時還是鼠疫菌的主要攜帶和傳播者。為帝國農業部門重點殺滅對象之一。但是,真正能消滅黃鼠的,還是狼、狐狸、草原鷹等食肉動物。”

“旱獺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與黃鼠相似。它們不僅與牛羊爭草,而且挖掘活動破壞草場。洞口附近挖出的土,形成較大的土丘,由於挖洞較深,常把碎沙石塊翻出地表覆蓋草場。旱獺最大的危害是傳染疫病,它們是鼠疫等病原體的自然宿主,其體外寄生蟲是鼠疫的傳播者,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一向被疾控與植保部門列入監控、殺滅黑名單。”

“帝國農業部,林業部經過慎重的考慮定,重新引入狼群,同時開啟了對恐懼生態學的研究:狼改變了亞洲野驢的取食行為,觸發了對植被和其它野生動物的級聯效應。同時,期望更深入細致地研究恐懼因素之於生態係統的作用。”

“狼群被引入杭錦旗自然保護區後,亞洲野驢的種群開始下降,從狼引入前的約2萬頭,到如今剩下16000,數量少了,但是種群的質量明顯提高。同時,自然保護區內被有蹄類啃掉的白楊和柳樹幼苗大為減少。旱獺、黃鼠的數量得到有效控製,白楊、柳樹以及各種灌木,禾草日益茂盛。這些優質棲息地的擴張導致許多物種受益。”

“除了直接的數量改變,亞洲野驢、旱獺、黃鼠對捕食者的恐懼也對生態係統產生了深遠影響。狼群出現後,亞洲野驢、旱獺、黃鼠不得不突然警覺起來。它們必須極度小心,再不能無憂無慮地在草原上覓食。”

“取食強度和方式發生了改變,在杭錦旗自然保護區草原上覓食的亞洲野驢、旱獺、黃鼠等動物不再感到安全。僅僅在一年時間之內,自然保護,區內的植被覆蓋率,增長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