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恐怖生態學(2 / 3)

“據我們的觀察,基本上都是如此。”葉萌和顧橫波來到距離大海雀約十米的地方,“殿下!請看那隻是雌性海雀。當雌鳥在看到伴侶後,開始搖擺身體,發出咯咯的叫聲,以表示問候。它們的喙相互碰在一起,並為彼此梳理羽毛。在近40天的孵卵時間裏,它們會輪流工作,交替覓食,共同保持鳥卵的溫度。”

“真心相愛,還真是讓人羨慕。”

“它們不得不這樣,因為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極低,每次隻產一枚卵。在靠近極地的這些地區,一個小小的失誤,很可能造成前功盡棄。”葉萌說道,“不過,大海雀現在可以以數量多取勝!”

“很難說。歐洲人的貪婪之心,永遠是無節製的。”

葉萌一聲不吭,從心理上講,她不相信大海雀會滅絕。

事實上,保護區的很多人和她的想法一樣,幾百萬隻大海雀怎麼可能滅絕呢?

這個殘酷的真相!隻有來自後世的周垣和李蓉最為清楚。

“小葉呀,陛下要責成帝國農業部對大海雀資源合理開發,你有什麼看法?希望你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顧橫波說道,“你是一線的工作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會更加切合實際。”

“殿下。我經過觀察發現,大海雀的食物主要為12厘米至20厘米的魚,以大西洋鯡魚和柳葉魚為主,但偶爾也捕食較大的魚,有的甚至超過自身體長的一半。一隻大海雀每年至少消耗300公斤魚,數不萬隻大海雀至少消耗300多萬噸,這還是保守的一個數。帝國農業部可以對大海雀的捕殺采取配額製,既要滿足人們對大海雀肉和羽毛的需求,還要保護種群數量。過多的大海雀對魚類資源,也是一種傷害。”

紐芬蘭島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最初隻是為了保護大海雀等珍稀海鳥,對於其他動物的保護不過是順帶為之。在保護區內,華夏帝國政府禁止任何私人狩獵行為,包括土著貝爾托克人。紐芬蘭白狼、北美馴鹿等野生動物,最終保留下來,而沒有遭到滅絕。

紐芬蘭白狼體大、頭長、全身白色,頭和腳呈淺象牙色。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這些長達兩米,重逾70公斤,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總是成雙成對廝守,終身相親相愛。在後世,紐芬蘭白狼因為歐洲人的獵殺,而在300年後最終滅絕。

很少有人理解華夏帝國皇帝和華夏帝國政府,為什麼要保護這種貪婪的動物?17世紀的全球,可沒有什麼生態平衡的觀念。

麵對人們的種種疑問,華夏帝國政府迫切需要給大家一個解釋。

帝國首都南京。

周垣親自來到了帝國農業大學,給帝國的大學生上課。“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學科,恐怖生態學。”

“那麼我們從哪講起呢?”周垣讓助手打開幻燈機,“我們就從被大家討厭的狼說起。”

“從生態學上來說,狼可以控製如黃羊、旱獺、綿羊等草食動物的數量,也就是起著維護草原和森林生態平衡的作用。狼作為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它在大自然中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譬如在蒙古高原,生活著大量的黃羊。狼群的作用,就是要吃掉黃羊群中的老弱病殘,雖然看起來很殘酷,但是它能起到讓黃羊群的構成更加健康,強壯。所以,無論我們多麼不喜歡狼,在自然界中還是應該有狼;沒有狼,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

“其實,老虎,獅子,狼、鬣狗、狐狸、猞猁等中大型食肉獸類和兀鷲、金雕等大型猛禽,都是整個生物鏈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於保護生態平衡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狼以及其他猛獸存在的意義,在於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不要因為我們人類的錯誤認識而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中大型食肉獸類的作用:一是清除弱小獸類中的低能者,提高其種群素質;二是抑製食草動物過度繁殖,避免土地沙漠化;三是幫助同級野獸狩獵,維持本種群的數量、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