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經營南亞 5(3 / 3)

各個土司得不到中央政府的任何支持與保護,紛紛被東籲叛軍拉攏。除車裏宣慰司依舊心向帝國之外,木邦宣慰司、孟養宣慰司等投靠緬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司相繼叛變。

但是,腐敗無能的大明朝廷,依舊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中!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維護五宣慰司的管控,任其疏離和脫離明帝國中央政府。

東籲叛軍集團勢力越發的膨脹,叛軍頭子莽應裏甚至效仿明朝的金字紅牌和信符製度,"偽為錦囊象函,書貝葉緬文,稱'西南金樓白象主莽噠喇弄王書報天皇帝,地方無事"',。

除車裏宣慰司外,其他宣慰司土司均接受"叛軍贈宋的寶帶、緬鐸"。

叛軍頭子莽應裏儼然成為南亞五宣慰司地區的君王。

令人可氣的是,渾渾噩噩的明廷政府,仍然對此置若罔聞,任東籲叛軍集團侵占帝國大片西南邊疆土地。故時人日"朝廷愛惜一張紙,打失地方二千裏"。

大明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可是朱元璋的後世子孫,在帝國南方問題的處理上,純粹是混蛋加扯淡。

金字紅牌為國家認同的標誌,但是,明朝中央政府卻擅自放棄這一權利,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天啟帝朱由校,為了專心致誌的做好木匠活,把管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了太監魏忠賢。老魏想把國家的事管好,但在東林黨那一群烏鴉嘴烏鴉嘴的搗蛋之下,隻能把精力放在東北邊陲,至於大西南,他也無能為力。

崇禎皇帝生一個好皇帝,對國家大事日理萬機,但是他所手下的那些臣子,大部分除了空談誤國之外,百無一用。首輔大臣溫體仁之流,為權力與群臣為敵,為私怨將燃眉外患置之不理,為報複無所不用其極,整日隻知搬弄是非,誤國誤民。似一隻蛀蟲,蠶食著明崇禎朝廷,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他同樣為了個人權力欲的滿足,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以無辜者的鮮血染紅自己的登天之路。

無論是對付流寇,還是邊境各個土司叛軍,尤其是在帝國的西南方向,崇禎一朝,始終都沒有正能量的作為。

《華夏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東籲自元朝中央政府設邦牙宣慰司於蒲甘城,置都元帥府,彼時版圖已入我中國。明初置緬甸宣慰使司,並置古剌、底馬撒等宣慰使司,俱隸雲南都司。盡大金沙江內外,皆受朝命。顧中國自古視藩服之地,隻取羈縻臣屬之義,無利土地之心;有征服之武功,無建設之政治。迨乎衰季,則並武功而無之。“

“由此可見,土司製度已經嚴重的過時,改土歸流勢在必行。帝國政府希望被蠱惑的各個土司,迷途知返,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否則將要承受雷霆之怒。大軍一到,皆化為齏粉。望各地土司三思之。“

盤踞東籲的叛軍殘部,在曼德勒被焚的情況之下,依然決定頑抗到底。東籲叛軍頭目莽達和二弟莽白已經被凝固汽油彈燒死,留守東籲的是莽白的三弟莽寺。這個桀驁不馴而且愚蠢的家夥,下令叛軍使用長矛和標槍,站在岸邊攻擊帝國內河艦隊的炮艇。

標槍和長矛打在艦艇上,叮叮作響,對炮艇沒有任何損傷,最多出現個白印而已。

莽寺見長矛和標槍攻擊無效,下令使用木筏撞擊炮艇。結果造成了一名戰士落水失蹤。

炮艇的艇長南宮雄對叛東籲軍下了最後通牒,要求進城捉拿肇事人員並賠償損失。莽寺想也不想,直接拒絕了他的要求,下令關閉城門,負隅頑抗。

南宮雄怒不可遏,“草泥馬。老虎不發威,他當我們是病貓。”下令正在巡邏的五艘炮艇,用大口徑艦炮對東籲城進行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