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兩分鍾,卻開啟了人類娛樂的新紀元!
但是,最初的影片多是些風光片或者是紀錄片,沒有任何的配音配樂。這其中包括《大美中國》《皇帝陛下的一天》《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華帝國日不落》《走向海洋》。
即便如此,還是在帝國的各大省會、海外自治省、建設兵團,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帝國電影總公司與光學研究所開始嚐試,同期配音。
於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電影樂團產生,第一批同期配音演員早於專業電影演員出現。
每當放映的時候,演員會隨著畫麵解說和擬音。電影樂團會演奏音樂。
但這種情況,隻在首都大都會電影院以及上海,新加坡,洛杉磯,帝國在北非的軍事基地,丹吉爾。
帝國的無聲電影傳到歐洲之後,歐洲富商們為了看電影,甚至長途跋涉數百公裏。
帝國電影公司南京電影製片廠準備拍攝《七品芝麻官》的時候,留聲機技術開始成熟並投入生產。
留聲機的聲音儲存在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平麵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唱片置於轉台上,在唱針之下旋轉。留聲機唱片能較簡易地大量複製。很快成為帝國政府、軍方、以及民間團體、富有人家的常備設備。
帝國的科學家們,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製下,帶動移動,同時打孔。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隨後,帝國的科學家們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製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
攝影師在拍攝影片的同時,同時用收音設備把聲音轉化為音波收入卷筒,然後按音波的強弱,在蠟片上刻成深淺粗細不同的紋痕。
當放映機轉動時,與此同步轉動的蠟盤通過擴音器放出聲音。
《七品芝麻官》“卡尼托風”蠟盤發聲影片先在金陵克裏斯蒂娜影戲館放映。
觀眾們能聽到演員對白和豫劇唱段,無不如癡如醉。這部電影轟動一時,但是在金陵前後放映了一千多場,久映不衰。
拍攝電影如此賺錢!帝國的電影工作者無不熱血沸騰。
吳昌齡的《西遊記》,王實甫的《破窯記》、《西廂記》、湯顯祖的戲劇《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臨川四夢”被搬上熒屏的同時,也成就了秦淮河上那些漂亮美眉以及一批戲曲名家。
要知道在這個時空,僅僅憑臉蛋兒在秦淮河上站不住腳,她們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帝國電影總公司、各地政府爭先恐後的開始投資建設影視城和影劇院。這些都是有搖錢樹,沒有理由放棄。
其中山東梁山的水滸城,幾乎是在水泊梁山老城的基礎上修建的。拍攝《水滸傳》可以說是原汁原味。
雲南的l路南土司城,被改造成五朵金花兒和阿詩瑪的拍攝基地!
電影事業的發展如此迅猛,僅僅幾年時間,電影已經風靡全球。
作為一種軟文化入侵,帝國政府對國外貧窮落後的地區,給予無償放映。
非洲黑蜀黍們的漢語,很多都是跟電影學的。那些熱愛音樂和舞蹈的非洲原住民,對於華夏戲曲的領悟,很多人超過了帝國本土的專業演員。
維也納大學的學生,為了留學到中國,也喜歡跟著電影學漢語。
他們來到中國後,有些學生還成為帝國電影總公司的演員。
帝國電影總公司,已經成為一個巨無霸,僅僅在漢中的雇員就有15萬人。
漢中當之無愧的成為帝國的主要影視工業基地。
1638年的漢中世界博覽會,成為華夏帝國電影業展示整體陣容的大秀台。
占地5萬畝的漢中電影城,撩開電影的神秘麵紗。當紅明星和導演們,在戲台上實景拍攝電影,遊客們可以隔著玻璃參觀拍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這裏是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