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大進軍之解放雲貴川 9(2 / 3)

烏蠻部落尚處在原始公社階段,男則發髻,女則散發,見人無禮節跪拜,三譯四譯乃與華通”。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用相製服。土多牛馬,無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

華夏軍以鹽巴、刀槍,布匹與烏蠻大鬼主達成貿易協定。烏蠻大鬼主將黔西北叛軍殘餘捉拿歸案,華夏軍將果勇底城送給烏蠻大鬼主。

黔西北叛軍失敗之後,帝國政府將羅氏鬼國廢棄,改設大定、黔西原水西、平遠、威寧四府,實現改土歸流。

吳三桂建議將殘餘的土著、蠻夷外遷到婆羅洲,永絕後患!

周垣表示讚同,撥30萬華夏幣專項資金,用於安置蠻兵。

至此,黔地剿匪戡亂第一階段暫時結束,原黔地土酋五成被消滅,還有四成實力大為縮減。

但是華夏軍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黔地的形勢依舊很嚴峻。

大量的不逞之徒、土酋山寨,散兵慣匪,趁著帝國政府政權立足未穩,紛紛他們趁火打劫,殺人越貨。

黔地地理環境及文化環境極其封閉,土人眼裏隻有家和族,沒有國家和民族。

各地土酋、頭人、土匪武裝,各自獨霸一方,旗號各異,山頭林立。他們彼此之間也是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為爭奪勢力範圍衝突不斷。

這些土匪俱是隻問錢財,不問政治,對那些本族的官吏也照樣劫殺。

很多亦農亦匪山寨,自立名號,占據一方,伺機下山阻斷道路交通,攔截過往客商,劫財物,搶糧食,四處攻打新成立的區鄉政府,圍攻縣城,襲擊華夏軍小股部隊,劫殺集體農莊和生產建設兵團的工作人員。

最瘋狂的時候,黔地79座縣城,被土匪反叛武裝占領了三成。

帝國政府控製下的近50個縣,大多數也隻是占據了縣城和少數鄉鎮,政令不能出城。

華夏軍隻能在沿湘黔、川黔、滇黔、黔桂四條公路幹線上,守護一些重要目標,確保交通運輸線。

不但整個農村頓形混亂,連省會貴陽市也受到土匪武裝的嚴重威脅,不得不在通往貴陽市內的主要街口修築堡壘,加以防禦。

周垣要求湖南駐軍入黔,協助帝國貴州軍區剿滅土匪,“對土司、土酋、頭人、會道門,土匪武裝采取除根行動,以絕後患!”

帝國政治保衛部所屬部隊,內務部直屬部隊,首先將目標瞄準秘密會社的袍哥大爺、土酋頭領、奴隸主,惡霸、慣匪、兵痞等等。這些叛匪本來就是黔地黑暗勢力的代表,也是叛亂的主題。

鏟除黑暗勢力,本來就是華夏軍以及帝國政府建設大同社會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在剿匪軍事行動中,對這些組織叛亂的骨幹分子和重要頭目都是嚴懲不貸。

周垣在貴陽召開的第二次戡亂剿匪會議上指出,“帝國黔地新政權主體是文明地區幹部,人地兩生;而黔地地僻民雜,土著勢力根深蒂固。原先帝國中央政權的統治曆來難及其裏,土客籍之間本來就難免齟齬。要大力啟用原明廷官員、士紳以及開明酋長。從而減少社會矛盾驟然激化,避免新政權政策失當。”

“但是個革故鼎新的曆史新時期,各種矛盾相互交錯並激烈地碰撞。不可避免的,匪亂在曆朝曆代的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可避免,不付出血的代價,帝國的統一是不可能的。要通過戡亂剿匪,把地方割據勢力、奴隸主,給予連根拔起。”

“黔地以及西南的土酋、奴隸主,不當土匪,不搞武裝割據的很少。所以,如果不把這些壓在奴隸頭上的石頭搬掉,那些奴隸是不會跟我們走的,”

黔地省府當局,按照帝國皇帝的聖旨,不失時機地在黔地開展“清匪、反霸、廢奴”運動,加快了社會改造的步伐。

清匪反霸廢奴運動,在黔地全麵展開。

那些土酋、頭人和奴隸主,或逃或降,很多自絕於人民。

有些前明讀書人向帝國政府提出建議,認為手段過於嚴厲。

“打虎不死,必遭反噬!與賊同謀,必受其累!”周垣嚴厲地申明了政府令出法隨的堅決態度,無論當地民眾是否附匪,清匪、反霸的行動都要不折不扣的貫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