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進軍之解放雲貴川 8(3 / 3)

叛軍在岩高千仞,烏雀難飛的一線天的峭壁峭岩上,布下一萬蠻兵,企圖阻止華夏軍的進剿。

第24軍大隊人馬駐紮在大坪地。

楊茂才命令工兵部隊在菁門口使用重型迫擊炮改裝的炸藥拋射器,將箐門口炸開一條通道,以餓虎撲食之勢,衝出險關,直逼納雍城。

第13集團軍至樂治壩子,恰好大順軍郝搖旗、劉芳亮率領一萬大軍至。

兩軍會師之後,郝搖旗向吳三桂提出,“俺們花10萬兩銀子武裝的炮兵營還沒有經過實戰,最好拿臥這城練一下手。”

吳三桂表示讚同,“給我使勁的打,隻要能夠瞄準城內就行。炮彈算我們的。”

32門榴彈炮齊聲發出怒吼,驚天動地。

臥這城內硝煙彌漫火光衝天,土王府內到處都是斷胳膊斷腿和七零八碎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土王府,浸出的血水彙成小溪潺潺流淌。

郝搖旗見狀大喜,“都說炮兵是戰爭之神,俺現在信了。”攜帶華夏軍支援的價值10萬華夏幣的白銀武器裝備,便告辭而去。

臥這城被攻破,土王府積攢數百年的金銀財寶、玩物器皿、古董文物、以及竹書木牘、古董珍藉全部華夏軍收為國有。

為了防止死灰複燃,吳三桂下令毀城滅跡。

但這次戰鬥並不圓滿,安坤、皮熊卻在這場戰鬥中,乘著夜色逃脫,而後分散。

就在吳三桂打掃戰場的同時,第24集團軍將叛軍追到碓叉壩、蓮花塘,疲憊不堪的叛軍向白龍坡逃去。

盤踞通德河土城的土司祿天覺是安如盤的妻弟,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決定利用白龍坡山高林密的優勢,與華夏軍打遊擊。

先遣團不堪其擾,在犧牲了兩個戰士之後,馬如虎下令使用火焰噴射器,利用天幹物燥的旱季,火燒白龍坡。

原想嚇退蠻兵,不要與帝國為敵!卻沒有想到夜間狂風大作,風借火勢,火借風力,靖江白龍坡一帶的山林,全部點燃。數十個蠻兵的寨子,全部化為灰燼。

周垣聽說此事後,嚴重請告馬如虎。

黔西北叛軍於猴兒關、箐門口、蓮花塘失利之後,安如盤與皮熊商議,決定將兵馬撤回以那休整再設計破敵以挽回戰局。

皮熊建議安如盤采取,謹慎初戰,誘敵深入,待機殲敵的策略。將華夏軍的主力引至果勇底,然後殲滅。“地形者,兵之助也。《孫子兵法·九地篇》上說“所由入者隘,所以歸者迂,彼寡五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圍地,吾將塞其闕。”果勇底為圍地。隻要堵住兩端,華夏軍不戰自亂。”

如盤深以為然,“我將華夏軍引入果勇底城之後,皮將軍迅速帶兵把守那巴橋、六歸河,斷華夏軍糧道。時間一久,華夏軍自然會亂了陣腳。”

不能不說,皮熊和如盤的計策是高明的,黔西北叛軍在本土作戰,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但是很可惜,遇到了妖孽似的人物周垣以及強大的華夏軍!

識破叛軍的計策的華夏軍決定將計就計。

第24集團軍軍部,楊茂才展開地圖,對各軍隊主官說道,“大家請看,果勇底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整個地形、地貌形如鍋底。這是西南地區最典型的喀斯地貌,這也是典型的山地叢林。山上多是原始灌木叢,五指山是果勇底周邊製高點。中間這個一橢圓形的果勇底壩子,方圓約10裏。果勇底河從北向南流淌,彎彎曲曲地從田壩中間穿過。在壩子中間是果勇底土城,可容納一兩萬人,也是是黔西北土酋險要城池之一。”

“這種喀斯特叢林地形不適合於大部隊作戰,更不適合騎兵機動衝擊,但適合打遊擊、打伏擊、打圍殲。所以,我軍隻能假裝中計,派遣叢林師和山地師以主力的名義進入果勇底。誘使叛軍對我軍進行攻擊,然後我們後發製人,全殲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