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複活黑水城(3 / 3)

兩岸的胡楊林,多數還鬱鬱蔥蔥,但是離河道遠一些的胡楊林,已經枯死。千奇百怪,奇形怪狀的姿態,難以名狀。

有的好像被砍去頭顱的士兵,匍匐在地麵上;有的如遭受病痛的人一樣,蜷曲著軀幹。

“胡楊樹: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吳宗達說道,“每一棵樹,都盡力的展示著對生命之水的無限渴望。它們的挺立,都是堅強的象征,都是一個個生命的最後呐喊。”

錢謙益感慨道,“時光殘酷,歲月無情,綠州上曾經的一顆明珠、燦爛輝煌的古城,就這樣消亡了。“無限江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克裏斯蒂娜說道,“我會請求陛下,下令甘肅軍區工程部隊掘開黑水河古道,讓這些胡楊林能夠複活,進而恢複居延海的生態。”

“殿下仁慈,我等不及萬一。”|

夜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從天而降,澆灌在黑水城周圍的沙漠上。

幹涸了200多年的居延海,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

考古隊員們猝不及防,身上的衣服被淋個盡濕。但大家都感到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

中午時分,雨水在黑水城周邊的窪地上,彙成一個小湖,僅僅在半天的時間內,湖中就長出了綠色植物,簡直令人瞠目結舌!生命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竟然蟄伏了200多年。

水光漣漣,山色空蒙,令人稱奇。

恰在此時,黑水城上空,彩虹萬道。

周垣的雕塑,籠罩著萬道佛光。

考古隊員、戰士們、前來參與考古的民工,匍匐在地三呼萬歲。

不遠處,出現一片青綠色的草地,一個穿著盛裝的女人,在眾人的簇擁下,向周垣的雕像盈盈下拜。

“大夏國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錢謙益大聲呼喊道。一旁,機敏的攝影記者拍下了眼前的這一幕。

克裏斯蒂娜驚呆了,呆愣愣的站在那裏,“上帝啊,原來傳說中的一切都是真的。”

一刻鍾的時間過後,海市蜃樓漸漸的消失。

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此刻的華夏帝國皇帝周垣,在大家的心中,如神一般的存在。

克裏斯蒂娜問吳宗達,“先生,這如何理解?”

吳宗達搖搖頭,“天地造化,神秘莫測,世人怎能說清?”

傍晚時分,雨終於停了。黑水城外的小湖,已經擴展為方圓四五公裏的大湖。黑水河故道上,已經有了涓涓細流。

隨行的氣象專家粗略估算了一下,這場百年不遇的大雨降雨量超過150毫米。這在幹旱少雨的西北地區,是難以想象的。

《華夏日報》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黑水城天降甘霖的消息。

周垣一紙電報發到黑水城,詢問錢謙益和吳宗達,“調水入黑水城,是否可行?”

二人聯名回電,“可。水脈還在,隻是潛伏地下。陛下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沙漠裏暮色四起,黑水城一片寂靜,天和地一片蒼茫。

篝火邊,克裏斯蒂娜、錢謙益,吳宗達吃著烤牛肉,喝著濃濃的釅茶,

錢謙益嘴裏叼著煙鬥,慢條斯理的說道,“王妃殿下,“帝國政府為了恢複居延海的生態,決定恢複黑水故道,向居延海內放水。”

“那我們必須暫停對黑水城的考古發掘,轉向黑水故道。”克裏斯蒂娜說道,“因為時間緊迫,還請錢大人從帝國陝西文物局、甘肅文物局抽調了一批考古人員,參與黑水河故道文物行搶救性發掘。”

半個月之後,黑水河故道上的沙石大壩被甘肅軍區的工程部隊掘開,滔滔的河水流入黑水河,流入居延海。

帝國的考古工作者們,在河岸上的營地裏,整理著從黃沙中發掘出來的各種瓷器、鐵器、陶俑等文物。其中有很多完整的元代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鈞瓷和南方的龍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