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複活黑水城(2 / 3)

“水脈已斷,黑水綠洲便不複存在。上天仿佛是為了報複明朝軍隊,馮勝進入黑水城不久,就遭遇了鋪天蓋地的黑風暴,大風一連刮了三天三夜,硬是將黑水城變成一座廢墟。馮勝也不得不放棄黑水城,退出大漠。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明朝軍隊竟然沒有找到這批財寶。”

“這麼說,黑水城不是人為破壞掉的?”

“非也。”錢謙益說道,“從發掘的現場來看,黑水城遭到人為破壞的地方很少。城中的房屋很多都是從根基倒塌的。更像是一股巨大的外力摧毀。如果是明朝軍隊所為,那些佛塔就不可能不被破壞。”

吳宗達拿著一本從枯井裏出土的黑水城地方誌,興奮的走了過來,“沒想到,卜顏鐵木爾還留下了黑水城的原始地圖,這樣不但可以找到以前的被掩埋的水井,還可以找到古代灌渠,恢複以前的繁榮也不是難事。”

“如果有水的話,黑水城就可以複活?”

“殿下所言極是、”

“那就好!”克裏斯蒂娜取出周垣的聖旨,“錢謙益、吳宗達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黑水城極度缺水。人和馬的飲用水全部要從百裏之外用駱駝運入,勞民傷財。著令錢謙益和吳宗達解決水源問題。你們肚裏的那些風水秘籍,也該拿出來為帝國效力。”

“陛下如何知道我通曉風水?”錢謙益接過聖旨,心中著急,對吳宗達說道,“清門先生,你是風水行家,何不為黑水城辯一下水脈?”

吳宗達笑道,“受之老兄,你博通古今,心中想必早已有了定算。陛下派我們來黑水城!想必還有深意。”

克裏斯蒂娜笑道,“兩位大人,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摟草打兔子。實不相瞞,陛下認為幹涸的居延海,是北平沙暴的發源地之一。”

錢謙益一拍大腿,作恍然大悟狀,“幽燕之地,風起則沙塵漲天。我進京趕考那年,大風自西北起,飛沙揚礫,天雨紅沙,白日昏暗如夜。陳大聲作詞嘲北平巷曲中人,中間有這樣的語句:“門前一陣騾車過,灰揚,那裏有蹋花歸去馬蹄香?”我一直想對沙塵暴追根溯源,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能成行。”

吳宗達說道,“大明後期,近百年之間,前人的著作中,記載的隨大風而起的“揚黃土沙”、“揚塵四塞”、“揚塵蔽空”、“拔木飛沙”等現象,幾乎是年年發生。因此,市井中曾流傳著“天無時不風,地無處不塵”的諺語。屠隆在《在京與友人書》中曾抱怨說:“燕市帶麵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人、馬矢和沙土。現在知道居延海是沙塵暴的發源地,就如同找到了病根,治療起來也就容易。”

“陛下提出修複居延海幹鹽湖的方案,不久就可以送達黑水城。”克裏斯蒂娜說道,“不過兩位大人,最好能給陛下提出建設性意見。”

“為帝國效力,萬死不辭。”

錢謙益與吳宗達來拾級而上,登上城牆,極目遠眺。

遠處,黑水古道旁,幾堆紅柳在風中搖曳,考古隊的駱駝正在那裏啃食紅柳。頭駝以足蹋地。

晉張華《博物誌》卷八:"自燉煌西涉流沙往外國,沙石千餘裏,中無水,時則有伏流處,人莫能知,皆乘駱駝,駱駝知水脈,過其處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處掘之,輒得水。"

錢謙益與吳宗達相似而笑,“天助我也。”命令考古隊的民工於其蹋處掘之。次日清晨,果然有清水湧出,水清澈甘洌,可供眾人飲用。

克裏斯蒂娜雖為人妻,但畢竟年少,見狀,歡快得如草原上的小鹿。

在眾人的陪同下,克裏斯蒂娜騎著白駱駝,沿著黑水古河道前行,考察沿岸的植被和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