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2 / 3)

朱翊銘的43名妻妾當中,有30名躲入水井活了下來。

福清王朱常澄、進賢王朱常淦因為外出遊玩也免於一難。

盡管如此,襄王家族也沒有逃脫被滅亡的命運。

華夏軍戰士攻入王府,迅速撲滅了火焰。

張一川入城之後,得知襄王一家被燒死之後,怒不可遏,下令追殺明軍潰兵,“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對襄樊城來一個大清理,

兩天之內,抓獲明軍潰兵以及各類犯罪分子、流氓、黑幫高達三萬多人。

張一川遵從周垣的指示,將這些危險分子全部被送入大冶鐵礦以及各地的礦山、林場、磚瓦廠、煤礦,充當免費的勞動力。那裏將是他們終身勞動的場所?隻有進去,斷無生理。

襄王死後,他所有的房產、地產、土地、財物,一部分被收為華夏朝農業部所有,用於建設集體農莊和集體牧場。

至於繳獲的大批糧餉和兵器,則用於武裝地方守衛部隊。

襄王府被改為博物館,金庫裏的40多萬兩白銀以及其他財物,存入帝國銀行襄陽分行。

襄樊解放之後,華夏軍第五軍迅速乘船南下武昌,追剿張獻忠的大西軍。

第51集團軍和新成立的第52集團軍,迅速向湖北各地出擊,鄖陽府、荊州府、德安府,黃州府、承天府皆望風歸降。

第五軍趕到武昌時,大西軍已經撤走。

此時對武昌城,如同人間地獄,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橫屍遍野。

按照帝國皇帝陛下的命令,第五軍迅速對武昌城進行清掃,安撫歸來的官員、士紳、百姓。將無主的土地收歸國有,組建生產建設兵團,收攏災民恢複生產。

楚王府成了第五軍駐地,可憐朱華奎辛苦一場,最終都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張獻忠率領30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離開武昌。

如同呼嘯的蝗蟲群,所到之處,一片荒涼。

自從造反以來,張獻忠帶著他的部隊,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湖北縱橫馳程,不斷的進攻、搶劫、,殺人、逃跑、轉移,自始至終,都沒有在哪個地方呆著超過半年的。

老張之所以不斷的跑,目的有兩個,首先是避免和明朝軍隊硬碰硬,其次就是搶劫財物,養活軍隊,因為這些流寇軍隊,根本不事生產,不搶劫就要餓死。

所以每攻下一個城鎮,張獻忠的部隊就要大肆搶劫一番,把豪門富富一掃而空,滿載而歸。

明朝軍隊追的緊了,他們邊跑完另一地,時間長了,也就成了遊擊專家。行動飄忽不定,即戰即走,在官兵的包圍中來回穿插,波瀾壯闊,驚險重重,暢快淋漓,令人上癮。大西王張獻忠既然不準備建立根據地,從未有過建立根據地的打算。他們迷戀上了這種冒險與流浪。。張獻忠部每攻下一處城池,首先做的事就是大搜掠。搜掠的重點目標當然是豪門大戶,但普通百姓人家也並不放過。

大西軍沿著長江迅速向上蠶食,先後攻占嘉魚縣、監利縣等十多座縣城。其實也不能說是攻占,因為有張獻忠的惡名在先,居民們早已逃走,給大西軍留下了他們帶不走的糧食、馬匹、金銀珠寶等物資。

12月初,大西軍進入位於鄂西山地的五峰縣境內。

五峰縣全境皆為山區,多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境內溝壑縱橫,峰巒重疊,群山之間夾有小塊平地。

五峰土司帶著他們的土兵依靠有利地形,偷襲大西軍戰士。

張獻忠哪裏受過這般窩囊氣?命令大西軍所到之處,屠村滅族,“讓他們長點記性,知道大西軍是不可惹的。”

五峰土司被張獻忠的狠辣嚇的手足無措,向容美宣撫司尋求支援。

容美土司雄居一方,是容米部落的後裔,屬古代巴人廩君種的一支。

趁著明末混亂。容美土司迅速擴張,達到了鼎盛時期,疆域包括今鶴峰縣大部,巴東縣野三關以南大部,恩施縣、建始縣清江以南的部分,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大部和湖南省石門縣、桑植縣與之接壤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