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戰河南 (4)(3 / 3)

第51集團軍奉命北上,經過許昌,北上至開封府尉氏縣和通許縣一帶。

兩支集團軍對開封形成了包圍之勢。

開封成為一座孤城。

封藩開封的周王鑒於洛陽的福王因貪婪吝嗇而招致城破人亡前車之鑒,出重金懸賞守城將士。同時向京師發出告急文書,請求支援。

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等人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召募市民及河南各地逃來開封的士紳子弟,編成隊伍,與開封守將劉永福、王燮等官軍一同守城。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華夏軍隻是包圍了開封,卻沒有攻城的跡象。允許開封城裏的普通百姓、士紳、官員可以自由離開,但是隻許出不許進。

隨後開封告急文書傳到京師,朝野為之嘩然。

一旦開封失守,河南將全部被華夏軍解放。

朱由檢不甘心就此失敗,準備派遣大軍,從南北兩線進攻河南解放區。

在南線,崇禎任命丁啟睿升任兵部尚書,總督湖廣、河南、四川及長江南北諸軍,賜給丁啟睿尚方劍、飛魚服及印信。

並連發了數條詔書責令丁啟睿保衛開封。

丁啟睿認為華夏軍兵鋒正盛,不是進攻的好時機,但是在朱由檢的催促下,最終還是不情不願的調集左良玉、虎大威、方國安近十萬兵力,從湖北鍾祥、荊州出發,北上至棗陽。

虎大威的部隊欠餉日久,戰鬥意誌本來就不高。

所經過的地區,士紳、百姓皆堅壁清野。

虎大威讓軍需官去籌糧,結果軍需官拿著錢跑路,投奔華夏軍而去。

左良玉的部隊騷擾華夏軍的集體農莊,遭到了當地駐軍的猛烈還擊。

華夏軍第五集團軍此刻已經控製了湖北大部分地區。雖然沒有全麵占領湖北,但已經控製了多個重要的隘口、要塞、軍事重鎮。隻有武漢和襄陽兩座大城市,還在明軍手裏。鄂西土司現在根本不鳥朱由檢,關起門來過他們自己的小日子。

湖北大部分縣在解放之後,全麵歸附了華夏朝廷,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祥和。

周垣絕對不能允許大好局麵被破壞,下令第五集團軍和湖北生產建設兵團、地方留守部隊,“務必全殲明朝軍隊,絕對不能讓南線進入一兵一卒。”

華夏軍和明朝軍隊,雙方在棗陽縣雙溝口展開會戰。

虎大威陣前倒戈,宣布起義,將矛頭對準左良玉的軍隊。

明朝軍隊猝不及防,陣勢大亂。

第五集團軍利用架設好的馬特林機槍陣地,猛烈掃射,左良玉部、方國安部死傷大半,除了少數逃亡之外,其餘明軍被俘。

明朝在湖北的精銳部隊喪失殆盡。

左良玉、方國安見大勢已去,舉手投降。並按照安排,每人各帶一千名部下,乘坐華夏軍明輪船離開大陸,前往伊利安島。

作為太平洋第一大島,伊利安島麵積相當於八個江蘇省。

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爾河和弗萊河。這些河流上遊坡陡流急,挾帶大量泥沙,在中下遊兩岸形成大小不等的衝積平原,適合耕種和養魚。

華夏國的移民將那些荒地開墾之後,五年之內不用納稅。

島上所出產的咖啡、可可、棕櫚油、橡膠由帝國全部收購。

伊裏安島上查亞峰西南約40公裏處的坦巴格普拉是世界最大的精礦銅產地。

周垣委任左良玉為伊利安島總督,方國安為伊利安島占領軍司令,並給左良玉、方國安銅礦開采的特許權,允許他們無限製的撲捉南洋猴子為帝國開采銅礦,銷售銅礦所得的收入,用於建設伊利安島。

左良玉、方國安離開之後,丁啟睿因為敕書、尚方劍、印綬全部丟失去,一狠心,帶著總督行轅所有人,投奔華夏朝。

周垣任命丁啟睿為華夏朝湖北省省長,為全麵解放湖北,做戰前準備工作。

明朝對河南省的南線攻擊至此完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