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府對此不管不顧,將所有的精力用在對京師的援助上,依舊對那些家徒四壁的百姓橫征暴斂。
華夏軍第一集團軍從漢中一帶調取了大量的糧食、棉被、以及過冬物資,組織災民開展生產自救,並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利用冬季的時間興修水利、修建道路。
洋河夏季水量豐沛。
第一集團軍後勤部開始做攔河大壩和灌溉工程的地質勘探。
流民紛紛去附近的山上,開山采石,砍伐樹木,為工程做好物資儲備。
後勤部還招募工匠,按照蘭州大水車的樣子修建水車,等到春暖花開,從河中提水灌溉。
由於滿洲軍的破壞,加上明軍的搶劫,從宣府鎮到京師一帶,哀鴻遍野,
東進縱隊在前進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留下部分幹部戰士,安撫災民,修建公路、城堡,在張家口、宣府鎮到京師,連成了一個長長的軍事補給線。
300裏的路程,東進縱隊硬是走了半個月,差不多這就是步兵的行軍速度。即使是這樣,他們到達京師的速度,還是最快的。,
而其他的進京勤王的軍隊,還慢吞吞的在行軍的路上。
由於朝廷不能解決糧草問題,來自河南、山東、安徽的官軍不得不自備物資。依靠者小推車或者騾馬托運軍需物資,效率極慢且低,明朝軍隊,每天隻能前進幾十裏。他們可沒有錢購買載重四輪馬車之類的,軍餉已經欠發了半年,現在吃飯都成問題。
登萊巡撫孫元化派孔有德率領800名騎兵趕赴北京勤王。
他們不久前打了一次大勝仗,如果這次不派兵,顯然說過不去。
孔有德不情不願的接受了任務,他倒不是怯陣,而是因為孫元化囊中羞澀,並沒有給他多少軍餉,這就意味著老孔要自己解決吃飯問題。他還沒有高尚到餓著肚皮給朱由檢賣命的程度,所幸的是,孔有德這一回並不孤單,與他同行的還有華夏軍第八集團軍的801加強團。
華夏第八集團軍是由膠州特區的守衛部隊和岸基部隊整編而成,軍長丁正,副軍長袁崇煥。
801加強團團長杜剛是周垣在河西走廊起事業時候的老部下,年齡剛過17,正值血氣方剛的時候。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給這樣的朝廷賣命有什麼意思?”孔有德騎在馬上,望著漫天飛雪,回頭再看看800名戰士。身上穿的花花綠綠不說,要保暖也行啊,那隻是一種奢望。很多戰士的棉衣都已經露出了棉花,腳上的棉鞋也都破爛不堪。穿不暖也沒什麼,能吃飽飯也可以,問題是連飯也吃不飽,這就成了大問題。
實在沒有辦法,孔有德隻好讓軍隊有限度的去拜訪各村的富戶,解決吃飯問題。
因為擔心官軍搶劫,沿途的官府就拒絕明軍官兵入城。至於給養,想都不要想,有一口剩飯,還要喂狗呢。
再看看華夏軍801加強團,孔有德羨慕的要死。
40多輛載重四輪馬車,裝載著帳篷,大麥,罐頭、麵粉,幹肉。除此之外,每個戰士身上,還有七天的幹糧和一百元華夏幣。
再看看明軍,就如同一一群叫花子。
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華夏軍的戰士都穿著厚實的呢子大衣,外邊還有油布雨衣擋風雪,腳上穿的都是牛皮做的靴子。
最可氣的是,華夏軍經過那些小村莊,不少大姑娘厚著臉皮幫助華夏軍做這做那。華夏軍要開拔了,那些大姑娘都要跟著大軍走,說什麼男人們不懂縫補漿洗,需要有女人照顧才能打好仗.這不是屁話嗎?你們是家裏揭不開鍋了,想跟著華夏軍過好日子。
團長杜剛剛開始還冷著臉,堅持不讓那些大姑娘隨軍。
那些女孩子也有辦法,跑到路邊尋死上吊,“尤其餓死凍死,還不如吊死。”
杜剛無可奈何,隻好吩咐戰士們給姑娘家裏多留些錢財,然後帶著戰士們上路。
那些有姑娘的人家,無不喜笑顏開。姑爺是華夏軍戰士,留下的錢財和物資,足以熬過這個寒冬,等到春暖花開之後,就派兒子去參軍。
杜剛倒也不為部隊的物資和錢財發愁。現在華夏軍在華北、華東地區的縣城、府城、省會,都有自己的地下兵站,華夏客運和華夏貨運公司,也能隨時給部隊提供給養。此外,他隨身還帶著帝國銀行的彙票,隨時可以在各地兌換成華夏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