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就是酒家的廣告。
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
賣花的小販通過吆喝給自己做廣告。
即使在另外時空,晚一些的後世,“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在家中張貼一則自己擬的“廣告”,為自己的作品促銷—“幅六兩,半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
可謂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拿江蘇來說,蘇州著名特產洞庭碧螺春茶和南京特產雨花茶,都是中國名茶。隻因為經營洞庭碧螺春的茶商老周家在寒月公主的攛掇之下做了廣告,銷路從此大為提升。
客人上茶樓,必然點洞庭碧螺春,要的就是這個麵子。盡管這種茶價格高得驚人。
人情往來,請客送禮,送上幾罐洞庭碧螺春,高雅不俗。
現在的大明宮廷裏麵的皇後、皇妃、貴人們,依靠喝茶、鬥茶、讀華夏日報的小說連載,度過寂寞深宮歲月。
跟風的習俗,在任何時代都有。
隻因為華夏日報的一句廣告詞,“洞庭碧螺春,皇家禦用茶”,無數的大家閨秀貴婦名媛,也跟宮裏的貴人們學會了喝茶、鬥茶、八卦。
華夏軍政委員會委員長周垣的夫人、懷淑公主李蓉所寫的宮鬥小說《步步鬧心》,成了女人們每日的話題和鬥智的教材。尤其是那些處在弱勢地位的女人們,總是想方設法的從《步步鬧心》裏,找出和女主人鬥爭的法寶和原則。
比如,深藏不露,隱忍不發,笑裏藏刀,借刀殺人,無為而治,深藏不露。表麵上裝作與世無爭,內地裏下絆子。
三十六計在女人身上發揮到極致。
府裏的老爺們驚奇的發現,一向不喜歡讀書看報的小妾、丫鬟們,總是想方設法在繁忙之餘,拿起華夏日報來讀,即使不識字,也讓教書先生念給自己聽。在聽故事、學宮鬥的同時,還可以知道哪家的東西好,哪家的東西最便宜,真是一舉兩得。
《華夏日報》的銷售量從此大大的飆升,尤其在女人中擁有一個龐大的讀者群,就連華夏日報的創始人周垣也感到驚喜。
在大明京師,六必居醬菜,因為登上華夏日報的金榜而聲名鵲起。
王致和臭豆腐,也因為華夏日報,而傳入宮廷的禦膳房,被皇後張嫣賜名為青方而成為暢銷美食。
華夏日報,成了大明朝的消費指南和風向標。
你說你的產品好?我也相信,可是為什麼在華夏日報上見不到你的影子?
朱由檢君臣三人溜溜達達,來到曹化淳家的商鋪,走進了後院曹化淳的小書房。
下人們上了茶,退了出去.
“徐大人,這一路子我看你低頭不語。”朱由檢斜躺在沙發上,翻閱著華夏日報問道,“辦報紙這件事你怎麼看?”
“老臣10萬個讚成皇上的決定,不過我認為沒有必要重打鑼鼓另開張,將朝廷的《邸報》改版《大明日報》即可.”徐光啟說道,“除了增加版麵之外,其他的發行銷售渠道,還都是現成的,這樣就減輕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曹化淳,如果朝廷擠出一部分銀子來辦大明日報,你覺得我們能不能辦得像華夏日報一樣有聲有色?”
曹化淳心想,未來的事情誰知道?不過他現在不想惹朱由檢不高興,“皇上,隻要諸位臣工盡心盡力,想是能夠辦好的。隻是,如果大明日報發行量太少,很可能是要虧本的。奴才建議大明朝的每個府縣都必須訂閱大明日報,若能如此,才能與華夏日報抗衡。”
“那就這麼定了,即使是虧本,這大明日報我們也要辦。”朱由檢說道,“現在的華夏日報滿天飛,很多地方隻知道有華夏軍政委員會,而不知朝廷,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皇上聖明。”
朱由檢看看徐光啟,”徐大人,你看什麼人可以擔此重任?”
徐光啟沉吟片刻,說道,“戶部郎中史可法節秉清剛,心存幹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要辦好大明日報,非此人不可。”
“那好,傳旨下去,擢戶部郎中時可法擔任大明日報社社長。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