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農村信息化 提升基層政府服務水平(2 / 3)

4.信息受眾水平低。現在有些偏遠地區或年齡大一點的鄉鎮幹部自己不會用計算機,也很少上網,不會借助電腦處理日常事務信息,更談不上通過網絡學習農業技術知識以及網上銷售農產品和購買生活用品,像這樣的基層幹部又怎麼能在農村工作中承擔推進農業信息化、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呢?同時,農村信息化係統網絡管理、網站開發、信息采編、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懂農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部分村對農業信息化工作重視不夠,兼職農村信息員的積極性不高,製約了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推進。此外,由於農村中大多數有文化、高素質的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人口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留在家的老人、婦女普遍文化水平低,見識少,對電腦的需求較低,這樣的家庭一般沒有購買電腦並安裝寬帶。信息的接受還隻停留在通過觀看電視被動接收農業科教知識上,且吸納新知識和學習新技能的能力差,加上長期傳統農業下形成的思維定勢,使農民對農村信息化的作用普遍認識不夠,這些都會對在農民中推廣使用計算機,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提升基層政府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

做好農村群眾工作,為農民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是鄉鎮基層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農村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農村基層工作基礎性、政策性、實踐性強,這就決定了農村工作體係必須全局化、層級化、自動化。從領導研究政策到基層落實執行,基層工作網絡離不開全局化、層級化、自動化、上下聯動的信息支撐。我們的鄉鎮幹部在做群眾工作、為群眾服務時,如果沒有高效的信息處理能力,沒有一套行之有效落實到位的管理辦法,就不能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不能快速高效地抓住工作問題處理的關鍵點,致使基層工作處理效率低、效果差,也容易使工作流於形式、浮於表麵,導致問題潛伏或惡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在農村信息化的進程中基層政府要在以下幾方麵下功夫:

1.要打造鄉鎮高效服務的網絡平台。這就要求我們鄉鎮政府即要重視促進基層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網絡平台的建設,同時提升信息服務與提高共享水平。首先要做好農村信息網絡覆蓋。要在農村實現寬帶、數字電視、移動網絡等信息、網絡的全麵覆蓋。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的製約主要在農村用戶少,建設成本大,運行維護成本高,收益率低,導致企業主體在農村網絡建設投入積極性不太高。我們鄉鎮政府應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所需設置的基本投入,整合資源,努力實現農村信息網絡覆蓋與城市的逐步同步。其二,做好農村信息和信息化工具的推廣應用。在加大投入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建設的基礎上,更應重視規範站點正常運行、提高利用效益。要解決現在一些鄉鎮各涉農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夠,受部門職能的限製。現在的管理體製鄉鎮一級為農服務部門就有農業站、林業站、畜牧站、民政辦等多個,信息容易出現分散管理、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效率低下的現象。如民政辦采集的低保、五保戶信息不能被農辦采集貧困戶(包含低保、五保戶)信息所用,在信息化推廣中,要避免造成信息采集、利用的重複浪費。同時,應加強對農戶購買信息工具的補貼力度,降低農村互聯網用戶收費標準,減輕農民使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資源的經濟成本,提高農民應用信息網絡技術的積極性。此外,要多方聯動,提升信息平台建設水平。各涉農部門應聯合建立一個更貼近農村生產、銷售、生活的高質量的“三農”綜合信息網站。政府引導並鼓勵企業先期投入,主導建設關於農村氣候、土壤性質、農作物與畜禽水產品特性、農業技術、政策法律等涵蓋“三農”各方麵的基礎數據庫,並由各級政府組織專業人員提供市場分析、政策法律谘詢、農業生產技術等“三農”問題解答,將鄉鎮網絡平台打造為服務功能完善、服務內容豐富,基層幹部管理方便、農民時時受益的好平台。

2.要重視農村群眾工作體係的創新。鄉鎮幹部的服務是最貼近農民群眾的,農村群眾工作的中心任務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這就要求基層政府必須構建一套完善的數字群眾工作體係,對已建的網絡平台能正常運行且實現高效管理,將現代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結合應用於群眾工作,形成務實、高效、經濟的群眾工作新特色。瀏陽市七寶山鄉在這方麵有很好的經驗,該鄉通過搭建群眾工作管理網站、黨小組管理網絡、24小時服務電話網的平台為抓手,組織發動全鄉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因此,鄉鎮政府首先要運用網絡平台來全麵掌握群眾工作民情信息。為了滿足鄉鎮幹部對基層民情信息的需求,必須把村、組、戶、人的行政及人口信息用數字化、網格化管理起來;走訪記錄、接訪記錄、問題處理過程記錄的紙質表單也用數字化全部彙總,並對信息進行科學分類,這樣才有助於我們鄉鎮幹部在做群眾工作時了解情況,有效利用已知基本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把群眾工作做到實處。其次要自動化處理重複性、事務性的信息工作。讓鄉鎮幹部從大量繁複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極大提升其群眾工作效率。要從民情信息初始化開始,啟融數字群眾工作體係就提供數據批量導入,與其他信息係統實現數據共享交換,帶有民情基本信息的走訪表單的批量打印、高速掃描、批量導入和自動匹配識別等創新性的技術手段應用,充分體現管理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再次運用網絡平台讓群眾工作“過程痕跡化”、“責任可追溯”。從農村群眾工作的特點來說,問題與矛盾的核心都是利益協調的問題,因此,問題管理是係統的最主要功能,從走訪與接訪這二種“問題與矛盾”的主要來源開始,到“問題與矛盾”的處理結束,整個過程采用紙質與數字影像技術解決方案,保留了紙質材料在工作中的便利適用性與手寫材料的真實性,同時借助數字影像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在處理群眾工作時,做到信息自下向上貫通,工作自上向下落實,以責任的明確和過程監督考評的落實來推動工作進程。讓農村群眾的訴求真正實現“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