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先輩,我的資水魂啊(3 / 3)

我爺爺出事的那一年,我的父親,也就是我奶奶的長子,已虛齡十六歲,就像和我爺爺從同一個模子裏倒出來似的,同樣是虎背熊腰的一條錚錚漢子。我的叔叔比我父親僅小兩歲。如此年紀,原本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又是時逢家父遇難,命遭厄運的當口,兄弟倆肯定是齊心協力,事事爭先無疑。因此,除了每年桃花水漲的季節,不得不為了多掙些銀兩而沿襲著父輩們水上討生活的老路駕送毛板船外,平日裏仍得跑水上的短途運輸並兼做著農活。一旦深秋枯水期到來,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駕船到我家門前的珠溪口碼頭接義工去亂礁灘;而每日摸黑,又要負責把義工們送回到碼頭去。整整八個秋冬枯水期的時日,一往一返,怕是很難計算準確到底繞太平洋多少個來回了吧。還有一件事怕也是後來的資水人難以想象得到的——那就是接送義工的那條紅帆船的由來。

是的,是一條行駛在資江上的紅帆船。

那照例是我奶奶的傑作。我的爺爺遇難後,奶奶就帶著她的兩個兒子三番五次地駕船到亂礁灘水域尋找過我爺爺的屍體,最後找到的卻隻是一件被鮮血浸染得黑紅了的粗布白襯衫。我的奶奶捧著自己親手為丈夫縫製的隻有在出遠門時才穿的粗布白襯衫,癡癡地端詳了整整三夜,也無聲地哭泣了整整三夜。而一到白天,她又不得不強打著精神出門求人。那該需要怎樣的毅力啊!似乎是鬼使神差,又像是早有盤算,就在找到爺爺的血衣後的第四個夜晚,我的奶奶便獨自走向了碼頭,登上了我爺爺生前在水上跑短途運輸的那條木帆船,把布帆卸下來,鋪展在江岸的沙灘上,又小心翼翼地從懷裏掏出我爺爺的那件染血的粗白布襯衫,再虔誠地把襯衫貼在了布帆的正中間位置,然後,一針一線地將襯衫與布帆縫合成一個整體。那一夜,月光如水,江聲如訴,那該是百年難遇的天籟之夜吧?

那一葉紅帆,便是我奶奶心中的信念啊!

資水是有著雙重性格的。桃花水陡漲的季節裏,整條江激流洶湧,驚濤拍岸,如一匹脫韁野馬;而一旦汛期過後,又逐漸地變得溫順,湯湯流水,澄碧清澈,可見魚翔淺底,卵石圓潤,就連洪水漫漲時凶神惡煞般危害船夫水手們性命的礁崖,也如假山般引人遐思。這自然是我奶奶和我父親及叔叔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是在水上跑短途運輸最理想的日子。說不定一趟又一趟運輸費積攢起來,能解決不少炸礁壘堤及砌磯的花銷呢!心到手到,奶奶立馬就張羅起來。倘是船走逆流,父親和叔叔無疑便是纖夫;若是船行順水,他倆又成了劃槳撐篙的船夫了;而我的奶奶,就是這紅帆船上理所當然的艄公。隻是這樣的時日,在每一年裏也就八九十天。不久,秋冬的枯水季節又到了。

我的奶奶、父親及叔叔又重新操起了組織義工們炸礁壘堤和砌磯的舊活。那又該是怎樣的一個個不眠之夜哦!待我的父親送走義工返回灘塗時,奶奶剛好洗刷完餐具,然後便是借著月色星光,一份一份地備足第二天的菜蔬。而在沒有月亮,也沒有星光的夜晚,奶奶便是靠著船上的那一盞小小的、用玻璃合成的桐油燈盞,也要把各種瑣碎事情做完,最後還得到船尾,一塊一塊地揭開艙板,細數一遍所剩的火藥和雷管,估摸著還能用上多少次……而我父親和我叔叔,自然也沒有歇息的可能,他倆趁夜要做的事,便是備好來日一早就要用的桐油拌石灰及細白沙子的三合漿。那是細致的活,即要原料比例得當,還要用棒槌一槌一槌搗成漿糊狀。棒槌聲聲裏,我奶奶和我父親及我叔叔不就是童話裏描述的不知勞苦、不知疲倦的精靈嗎?一夜又一夜,江風割麵寒。月亮時而鑽進雲層,星星不停地眨著眼睛,怕是也不忍目睹這人世間凡夫俗子所付出的艱辛吧。白天的勞苦就更不用言說了,我的奶奶就在擺放著鍋碗瓢盆的一處礁崖上為義工們做飯燒茶水,還得兼帶著為單身義工們洗衣補衫。而我的父親和我叔叔,則包攬了工地上所有的重活和危險活。有一次排啞炮,我的父親也險些兒就在這亂礁灘賠上了年輕的性命……

桃花水漲了,秋冬水又枯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義工們換了一批又一批。我的奶奶,我的父親和我的叔叔,心裏想的是同一件事,手裏忙的也是同一件事。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第八個冬季,也就是臘月過小年的那一天,亂礁灘最後一個礁崖,總算在村鄰們迎接已故的先人們過大年的鞭炮聲中被清除了。

奶奶真是有心啊,她的心中,或許早就有了一紙詳細而周密的圖紙。因此,那些往日裏危害船夫和漁民的礁崖,全都被充分地利用了起來。一些炸得不成形的礁石,就按照我奶奶的意圖,被築成了一條百米長堤,而所有棱角分明的成塊礁崖,卻是用桐油及石灰和著細白沙子的三合漿,砌成了一座基高三米,寬丈餘,長五米餘的巨型石磯。人們終於明白,我奶奶所做的這件事,是一件千秋功德的大好事。從此,資水中下遊危害了多少代船夫及漁民的亂礁崖再也不複存在了,取其代之的,是一條能集江流於一處的百米長堤,是一座為後來者導航的警世坐標!

母子們終於可以回家過一個安穩的大年夜了。一切收拾妥當,奶奶把我父親和我叔叔叫到船頭,然後親手掛上滿帆,“他爹啊,你睜開眼看看吧,我答應你的事已經辦成了一件啊!”聲音哽咽,卻透著自豪。江風勁吹中的帆篷,其時便也發出了啵啵的聲響。興許,那就是我爺爺與我奶奶的對話聲吧。而綴補在布帆上的我爺爺的那件血染的襯衫,似乎也愈發的鮮紅,像一團熾紅的火焰……

星移鬥轉,人事變遷。如今的資水卻已幾近沉寂了。

沉寂的原因是複雜的。或許,是因為陸路交通的日益發達,水上的運輸便很自然地逐漸減弱了;或許,是因為數百裏資水的中下遊每隔三灘四塘便修建了攔江大壩,既可用於發電,又可起到蓄水防洪的作用,已經沒有了在這樣的水域內再駕毛板船的可能;還或許,是因為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資水的後裔們都紛紛去了小鎮唐家觀或更大的城市經營生意,人們在過慣了好日子的同時,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了與大自然抗爭和搏鬥的激情……是耶?非耶?我亦一時無言。唯有後浪推前浪的一江資水,時而湧起波浪的問號,時而泛出漩渦的句點……

是啊,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的祖輩們,確實是無法想象出今日資江所發生的變化,而始終滋養著人們的這條母親河,一定會萬古如斯地記得在她身邊所發生過的一切吧。

——奶奶的寡婦磯啊!

廖靜仁:國家一級作家,第六屆全國作代會代表,第八、九屆全國文代會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受聘於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館並任館員,供職於湖南省文聯並任湖南省企(事)業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擅長於詩文創作,並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等出版詩文專著十餘部,其中《纖痕》《紅帆》《過灘謠》《資水河我的船幫》《大山誨語》等,或被《中國文學》譯成英、法文介紹到國外,或被《新華文摘》《讀者文摘》等刊物轉載,或被收入《現代散文辭典》《中國百年百人散文選》《當代散文辭典》等權威選集,或被列入大中學教輔及考試模擬題等。近年來主編的湖湘文化專著有:《千年湖湘經世文鑒》《千年湖湘勝跡圖誌》《曆代寓湘名人詩文選》《天下湖南·千年詩經》《天下湖南·千年遊記》《天下湖南·千年翰墨》等五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