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夢開始的地方(2 / 2)

湖濱中學是美國最先進的中學。他們最先開設了計算機課程。優等班的16名學生非常榮幸地在數學教師保羅·斯托克林的帶領下,率先進入了麥克阿利斯特的小屋。保羅·斯托克林用了十幾分鍾的時間按照操作步驟進行講解。計算機在當時是新鮮事物,教師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程度也相當有限。就在這次講解之後,這些學生在這一新的領域裏很快就跑在老師的前麵。

那些學有餘力的數學尖子們,即使是低學部的,也都耐不住好奇心的驅使。那間被稱為“計算機室”的狹窄的麥克阿利斯特廳很快就變得熱鬧非凡。比爾·蓋茨這個身材矮小、頭屑很多、臉帶雀斑的男孩和他的朋友肯特·伊文斯也在其中。他們絲毫沒有向高年級的學生示弱。相反,他們懷有更強烈的好奇感,一頭紮進了計算機領域。

在湖濱中學,對計算機達到癡迷程度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把麥克阿利斯特廳擠得快爆炸了。像一群蜜蜂一樣,聚在那台計算機周圍。其中有一個長得像胖熊一樣的男孩,比比爾·蓋茨大兩歲,是高學部的,名叫保羅·艾倫。因為共同的計算機愛好,兩人成了親密的朋友。比爾·蓋茨回憶說:“在我們還是青少年時,保羅·艾倫教給我許多有關計算機硬件方麵的知識,並鼓勵我押注在計算機微處理器上。我很幸運,年紀輕輕就被他發現了我的興趣,而那興趣至今仍會令我著迷。我也很幸運有雙親給我刺激和鼓勵。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研究計算機技術。”雖然保羅·艾倫比比爾·蓋茨大兩歲,但他總是聽比爾·蓋茨的。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計算機上了。

那時候,比爾·蓋茨總是工作到深夜,經常躺在辦公桌上就睡著了。他醒來又立即去編寫程序代碼。比爾·蓋茨說:“那時候,保羅常常把我從垃圾堆裏拉起來,而我卻繼續趴在那裏不願意離開,因為我總能在那裏找到一些程序設計師的帶有咖啡漬的筆記和字條,我們就是對著這些寶貴的資料來研究我們的操作係統的。”

比爾·蓋茨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說:“仿佛我們的心思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脫了節,除了我們,沒有誰能理解我們的行為,我們想弄清楚計算機究竟能做些什麼。”

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一起從操作手冊上學會了BASIC語言。在八年級時,比爾蓋茨寫出了他的第一個軟件程序,目的隻是為了玩三連棋。比爾·蓋茨從拿破侖的軍事戰略中受到啟發,他設計了一種名為“冒險”的計算機遊戲。

比爾·蓋茨在計算機的世界裏自由地徜徉。然而好景不長,半年後,湖濱中學沒有錢支付昂貴的PDP—10小型計算機的使用租金。這件事使比爾·蓋茨十分痛苦,這時他對計算機的迷戀已經處於神魂顛倒的狀態。於是,比爾·蓋茨和同學們四處奔走,終於,他們找到一個賺錢的機會,幫助一家名為CCC的計算機公司抓計算機“臭蟲”,他們用“除蟲”的報酬來支付他們操作計算機的費用。臭蟲,是計算機行業裏人們稱呼軟件中的錯誤的代名詞,即討厭的臭蟲(Bug)。一旦有了這種臭蟲,就會使計算機導出錯誤結果或死機。美國發往金星的“水手號”火箭和法國“阿利亞娜”火箭,就因為計算機軟件的故障導致發射失敗,損失幾億美元。比爾·蓋茨興衝衝地約了幾個愛好計算機的同學,每天晚上六點左右,在CCC公司員工下班之後,他們便騎自行車到那裏上班。那裏有許多台電傳打字終端機可以使用,有各種計算機軟件可以盡情研究。比爾·蓋茨對計算機軟件太著迷了,幾乎整晚都待在那裏,就像小學時他就立誌要搞出新名堂時一樣執著,每天晚上,比爾·蓋茨都要在CCC公司的記錄本上寫滿他和夥伴們發現的計算機“臭蟲”。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抓“臭蟲”,比爾·蓋茨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方麵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和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為日後的研究開發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1970年,當比爾·蓋茨15歲時,他在計算機方麵的才能已是遠近聞名。一家名叫信息科學的公司找到了比爾·蓋茨,希望提供PDP-10的使用時間來交換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的軟件技術。按美國法律規定,不能給未成年人支付工資,因此,該公司決定,以價值一萬美元的使用時間作為酬勞,要求他們為公司設計工資管理軟件。這樣,他們獲得了一學年的計算機使用時間,他們不禁高興萬分。

心得:

·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像比爾·蓋茨那樣時刻準備著。

·辦法總比困難過,比爾·蓋茨能夠通過“孤獨”為自己贏得上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