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貨幣危機之下的“貿易保護”之爭(2)(2 / 3)

美國律師事務所DechertLLP駐北京合夥人HenryWang說,將這個品牌留在中國人手中的願望非常強烈。他認為此項決定顯示,中國政府認為中國本土公司和品牌參與國際競爭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中國各行業的科技含量,改善企業的品牌塑造和營銷水平,同時試圖降低中國經濟對利潤微薄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因此中國不會把已經非常成熟的“彙源”品牌拱手讓出。

國際經濟分析家們說,要界定商業品牌從屬於哪個國家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彙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法國達能集團持有其23%的股份,美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其6.8%的股份,該公司創始人、目前擔任公司主席的朱新禮持有36%的股權,很難否認彙源不是一個國際品牌。

AtlantaCapitalManagement的執行合夥人威廉姆·哈克尼認為,此項交易的破裂短期而言對可口可樂的股東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可口可樂將擁有更多的現金。但他說,從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可口可樂需要花費更多資金構建其在中國的基礎設施。AtlantaCapital管理著價值約7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包括約92萬股可口可樂股票,價值約合3800萬美元。這對全球市場而言也是一個壞消息。他說,這是中國采取的令人煩擾的保護主義舉措。你無法聲稱果汁與軍工或能源一樣同屬於戰略行業。

中國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彙源,不管實意是否從貿易保護出發或是真的基於“壟斷”原因,其結果是把中國的一個“名牌”產品品牌暫時留在了中國人手中,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飲料市場上的一大批中國中小企業。可是引起的一係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警覺和借口對中國經濟或世界經濟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

4.境外直接投資——避開貿易

保護主義的壁壘

直接境外投資、從事跨國經營活動是一個國家加入WTO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和規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製裁的最有效和最簡捷的途徑。

在金融危機之下,世界經濟衰退,世界各國紛紛采取經濟收緊政策,同時也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壁壘高發期,這給中國的企業出口貿易增長帶來了新的困難。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不斷以非市場經濟國家、反補貼、知識產權和人民幣彙率等為由,采取新型的更加隱蔽性的貿易保護政策,製造貿易麻煩,打壓中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

對於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限製,中國許多企業缺乏應對措施,一些企業甚至選擇了退出國外市場。專家指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具有長期性和階段高發性,需要充分認識,重點突破,整合貿易爭端解決力量,不斷開拓外貿出口新局麵。經濟專家們給出了一劑良方——境外投資將是最佳出路。

境外直接投資作為跨國公司最典型的特征和一種最重要的國際資本流動方式,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力。在加入WTO之後,中國已經主動融入到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當中,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自由貿易的框架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出口貿易長足發展。中國企業也在全球經濟體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當中國的國際貿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中國的一些產業勢必將對其他國家形成衝擊和威脅,也必將受到它國貿易保護壁壘的製裁。中國企業必須想出新的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策。另一方麵,從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度出發,中國的企業已經有實力也應該邁開“走出去”的步伐,為企業本身利益或為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考慮,參與境外直接投資是必然的趨勢。

中國企業參與境外直接投資的起步比較晚。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框架逐步形成,尤其是外貿體製改革的加快,為對境外直接投資提供了體製基礎,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為海外投資奠定了經濟基礎。而金融危機的當下,對於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和海外擴張正是有利的契機。中國企業利用機遇,迎接挑戰,在對外直接投資中做出科學的戰略抉擇,在國際上尋求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成為企業家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方向。

目前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方麵還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準備仍不充分,中國政府在以往的境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和營造國際環境方麵的支持主要是麵對國有企業,而對相對弱小的民營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支持力度存在意識形態的偏見。然而當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民營企業本身的實力已經具備海外直接投資的資本,這就更緊迫需要政府在政治層麵上營造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和政策支持,來彌補目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所麵臨的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