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產業轉移領域拓寬。中國是韓國境外投資的主要國家之一,而青島又是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主要省市之一。隨著韓國企業的產業轉移領域不斷拓寬,在青島的投資結構近年來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從產業結構看,韓國企業依從初期的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初級加工工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的高附加值工業轉變,如化工、鋼鐵等,並逐漸涉及一些較複雜的成熟技術。同時還向服務業、金融業、保險業、房地產和航運等多元領域發展。根據青島的產業發展規劃,對韓國產業的承接,將更重視和引進韓國產業中有技術含量和市場前景的項目,如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船舶產業,鋼鐵產業,新材料產業和石化產業。
3.3更加重視企業自身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消費者關注的不僅是產品的價格,還有產品質量和品牌質量和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韓資企業也開始關注這些方麵。一方麵他們通過ISO9000質量體係認證加強質量管理體係建設從而保證產品質量逐漸提高,有調查抽查了214戶韓資工業企業,80.0%的企業通過了ISO9000係列認證,近一年內,工業產品平均合格率達到了97.8%。而且青島韓資企業的工業產品知名品牌較多,知名度逐漸提高。另一方麵,隨著青島市誠信社會建設步伐加快推進,信用主體之一的韓資企業對信用日趨重視。調查顯示,青島市99.7%的韓資企業都十分配合青島城市建設,重視本企業的信用建設。
4.防範和規範韓企撤資的建議
跨國公司撤資對東道國關聯產業的負麵影響不僅與投資方有關,而且與東道國的投資環境、產業政策等有密切關係。我們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要保持警惕,把握撤資的規律,使得外資為我國各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
4.1青島政府方麵
第一,為韓企提供“撤資替代方案”。撤資的替代方案是指:政府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損失最小化原則,與可能撤資的企業進行談判,為之提供其他的方案,給他們在本地的發展創造條件,以及機製以阻止不合理的撤退。韓企撤資特別是韓企非法撤資給青島市遺留下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就業問題。由於韓資集中在勞動密集產業,所以他們的撤退必然就會剩下許多閑置的勞動力,所以青島政府一定要妥善處理韓企的撤退問題。
第二,加強法製建設,創造良好的法製環境。良好的政策法律和服務環境,是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的突破口。青島市要進一步加強軟環境的建設,尤其是針對外資撤退,建立健全外資企業清算機製和製度,引導韓商合法撤離。同時,在現有的法律體係下,要加強對韓資企業進行相關法律的宣傳,加強信息有效傳播、加強外商投訴、援助工作、建立涉外經濟案件投訴聯動製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經濟氛圍。
第三,正確引導韓資,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青島市韓資多是中小企業,青島市政府應在正確引資選資,有效選擇適合青島產業結構升級的外資的基礎上,製定產業政策、區域發展規劃時,樹立集群發展的戰略意識。將各種優惠政策由原來的地區傾斜,逐漸轉向對集群的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在跨國公司集聚的地區,加強跨國企業以及當地企業間的聯係,使外資成為本地集群發展的“苗床”。
4.2韓資企業方麵
第一,正視投資目的,加強企業本土化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新形式,韓資企業應該適時調整投資心態和投資策略,學會適應中國市場和政策環境。拋開單純為了廉價勞動力和優惠政策的投資心態,加強自身本土化水平,以在細分市場謀求發展。
第二,正視撤資,合理運用。隨著青島投資環境的變換,韓資企業應重新考慮自己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並調整企業的戰略目標。若在青島的投資的確不再能為自己帶來利潤和收益,就應該選擇從青島撤出資金,轉而投向其他地區。如以追求低廉勞動力為目的來青島投資的小型韓企,可以轉而投向中國西部地區,那裏有更加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