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一個有關這個法則的例子:——倘若有人問,世界上是放款的人多,還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回答的一定是借款的人多。然而,猶太人的回答正好與一般人是相反,他們會一口咬定說放款人占絕對多數。而事實上也正好如此。比如銀行,它從眾多人手中借款,然後再貸給少數人。假如是想借錢的人多,支大於收,銀行就會因為收支不平衡而導致破產。

又比如說,老百姓和富翁的比例大約是78∶22,因為有錢人是少數;若按財產比較的話,富翁的財產和老百姓財產的比例正好是78∶22,因為老百姓所掌握的錢畢竟是少數。

正是如此,猶太人的生意對象要麼是金融業,要麼就是受這種魔力的影響,把它運用到瞄準少數高收入階層的鑽石生意上,結果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法則,他們的生意總是有著十分的市場,所以他們總是獲得成功。“78∶22”的賺錢法則,隻有猶太人才這樣的準確運用數字來經商,也可以說是把數字溶入到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精於心算與數字,他們才能迅速通過對方所提供的微妙的數字,立即心算出對方的實力,以及成功率和利率,尤其是搶手的生意,他們具有很強的判斷能力,一旦覺得有利可圖,馬上就可以成交,決不拖延,從不失誤。

慎重地選擇生意夥伴

日常生活中有兩句似乎是格格不入的警言:一句是,“和陌生人打交道一定要嚴加防範,很多人是披著羊皮的狼”;另一句是,“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都要以誠相待”。這兩句話都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可以被視為互不矛盾的統一體。對一個見麵三分熟的人,你一定會懷有戒心,但話又說回來,你們既然有了一麵之緣,還是應該以誠相待。對於剛剛熟識的人,你不可能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談,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會理解這一點。

我現在的目的就是想給你們提幾句忠告,幫你們判斷一下那些與你打交道的人具有什麼樣的品質。記住,那些看起來無所不能的人,其實是有很多缺陷的。我能提供的就是這一句了,我覺得這句話是最有效的。

如果你的眼光犀利,能夠洞察一切,陰謀詭計總是會露出蛛絲馬跡的。如果仔細觀察,在騙子的眼神裏,總是透著一絲不安和困惑。如果騙子覺察到你已經看出了他的陰謀詭計,那麼他就會支支吾吾,坐立不安,很難再把他那場厚顏無恥、矯揉造作的戲演下去了。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在玩弄陰謀詭計,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和那人交談的時候,你可以用眼睛盯住他,好像他就是一個真正的騙子一樣。如果這個人真是個騙子,那麼他很快就會沉不住氣的。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無恥貪婪,這個辦法十分有效。當然不是百分之百。另外,貪圖金錢乃是誠實最大的敵人,與年輕人相比,年紀大一點的人更易於有這方麵的傾向,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你不免會遇到一些貪婪成性的老年人,所以你要時刻警惕這種類型的騙子。他們中的一些人,總是裝腔作勢,大談什麼宗教信仰,極盡圓滑、奉迎和喋喋不休之能事。另外這些人和你打交道的時候,常常東一句、西一句,企圖以此來分散你的注意力。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可疑,但對自己的親信完全沒有必要疑心重重,滿腹狐疑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悲慘的結局。

如果一個人吹噓自己做成了一筆極好的生意,這個人一般來說不是誠實的人。因為同樣的生意,若是有人賺了很多錢,那麼,肯定有人虧本了。我清楚地知道,有時一筆交易,雙方都可能獲利,但並不是所有的生意都是雙贏的,所以除了這種雙贏的情況外,對那些賺了大錢而沾沾自喜的人的品質,我們很容易判斷出來了。

對於那些信誓旦旦、滿口允諾的人,我們應該保持警惕。這些人可分為兩種:一種人胡吹海捧,逢迎拍馬,隻說不做,久而久之養成了滿嘴大話的毛病;另一種人熱情有加,許下的諾言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真正付諸實施時,才發現有這樣那樣的麻煩和開銷,他們的熱情也就慢慢褪去,最後不了了之,令人失望。

與貪婪殘暴的人打交道時也要同樣小心,因為如果和他們做生意,而你又不幸落入他們的擺布之中,那你就隻能等著和他們在法庭上對質了。和這種人談判的時候,需要注意幾種情況,其中一條就是不要疏忽任何一個細節,要不然就會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這些需要注意的情況,我還會在下麵的章節中進一步闡述。

商人要正確看待別人

對於人情世故的了解以及對某人的職位、境遇和思維方式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確定如何與此人相處,我們也可借此獲得他們在某一方麵的支援,以便順利地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這一點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