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2 / 2)

他轉過身慢慢的走到鋪子跟前,看了看裏麵琳琅滿目的商品,然後就把目光落在了戚氏身上。

戚氏用餘光看到韓清緊盯著自己,就有些慌亂,終於她有些把持不住,有些結結巴巴的說道:“中...中棠...”說完這幾個字,她就被韓清的動作所吸引,因為他指著自己身後。

戚氏順著韓清指的方向扭頭望去,看到指的是正擺在身後的木格子裏一批白娘子琉璃像。她扭過頭看了看韓清,眼神中有些驚喜,然後就伸手取了一個琉璃像拿過來遞給他道:“這是新出的一批,打算...”

“多少錢?”韓清的一句問話讓她止住了再往下說的欲望,就老實回道:“五百文。”

他從懷裏摸出一個銀錁子放在櫃台上,然後說了一句:“不用找了。”說完拿起來琉璃像就徑直走進了影劇院。

戚氏看到那銀錁子在櫃台上孤零零的擺放著,臉色變得煞白,然後就失魂落魄的坐了下來,盯著那銀錁子發愣。

沒過幾天,韓清就去了郊外,看到又一清鋪子正在趕製一批鐵具,就召喚來了劉大山。他讓劉大山找出來一些白色石塊,然後放在手裏掂了掂,又放在鼻子下麵聞了聞。

“此事嚴守秘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把打鐵爐放在我那宅子的院子裏去做。”

“使得!東家放心,咱這鋪子裏弄出來的怪玩意一律都是要保密,一般人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再次回到城裏之後,迅速的去了麥秸巷的聚蚨錢莊,與張萬財秘密聊了很久,這才從容地回到了家中。

在八月底的最後一次朝會,朝堂上再次出現了爭執。爭執的原因是此次的歲幣交割問題。官家說仍舊是給契丹歲幣,隻是這次的語氣變成了“贈”,但是朝堂裏一些人不同意這個說法,要把“贈”字改為“賞”。這個話題已經爭執了很久了,以至於歲幣交割的時間一再往後拖。

遼國那邊的使者開始了催促,這就導致了朝堂上大佬兒們的怒火,現在是你遼國皇帝蓋了大印的禦批上寫著欠我們糧食,怎麼還這麼恬不知恥的反過來來找我們要?於是,本來從贈還是賞的話題變成了口誅筆伐遼國的問題,這讓官家實在頭痛不已。

二十五日這一天,是朝會的日子。參政知事李迪與樞密院知事曹利用在大殿上開始了爭論,二人爭執的過於厲害,丁謂和王欽若也是加入到辯論中。官家身邊的太監周懷政忍不住出聲提醒小聲,想不到丁謂直接就當著眾人的麵斥責了周懷政。

官家坐在龍椅上,看下麵爭執的過於厲害,腦袋覺得很是昏漲,就迷迷糊糊的睡去了。這種現象在最近一段時間常有,所以大臣們都習以為常,也不管官家能不能聽見,就是在大殿上各種的爭執。

等到下了朝之後,韓清在樞密院的政務堂與人閑聊,官家讓太監傳話給韓清,讓他前去敘話。

韓清步入垂拱殿中,看到官家正坐在龍椅上,就上前拜見。

“韓清,今日朝堂上的爭論你是看到了。”官家搖搖頭苦笑道:“你給朕弄來的禦批,本以為能一改以往的局麵,現在居然讓這幫人生生的掰彎了方向,唉!”

“臣子們有臣子的考慮,現在我大宋早就形成自己的‘天下’觀。在這種居高臨下俯視其他國家的‘大宋中心論’下,在處理和對待與他國的關係中,形成了以大宋為宗主、他國為藩屬的‘宗藩體製’或‘朝貢體製’,以此規範‘宋夷秩序’,所以臣子們有爭執也是必然的。”

“這禦批是你耗費了心神弄回來的,可是現在的歲幣反而引起這麼大的爭執,朕今天叫你來,就是想問問,你可是有什麼主意?”

韓清聽到這話,覺得官家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這種上升到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應該是單獨和王欽若或者丁謂曹利用等人商討,我這一個樞密都承旨能給出什麼餿主意?但是他猛然想到了前些日子和馮拯談話的情景,就說道:“雖然最終結果都是要給遼國歲幣,可是給的說法就大有文章可做。既然如此,臣倒是有一個主意,不知官家是否考慮?”

“講來!”

“在臣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前,先有個問題要問官家,以後的歲幣是不是仍舊年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