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當代浙商(3)(1 / 3)

全球最經典的OEM案例來自於耐克。4月,浙江南部的一家工廠裏,四川女孩顧小蓮把那個經典的耐克標識車縫在一雙鞋的鞋幫上,已經是晚上8點多鍾,離下班還有差不多10分鍾。這雙喬丹係列的運動鞋在美國沃爾瑪的標價為128.99美元,美國《商業周刊》曾載文說,像顧小蓮這樣的女孩一天的收入約15元人民幣。她的中國老板可從一雙鞋中收獲約10~15元人民幣的利潤。耐克中國公司稱,從1980年進入中國到今天,已經有17家中國製鞋廠成為耐克的供貨商,另有120家配套廠家為它們提供配件。

這就是OEM,英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的縮寫,全稱為“原始設備製造”,這是個國際化分工的產物。耐克在全球市場年銷售收入高達20億美元,自己卻沒有一家生產工廠,隻專注於研究、設計及行銷,而將全部生產都以生產許可的方式交由世界各地的專業製鞋廠完成,然後貼上耐克的標識,銷往全球市場。在中國,最初是中國台灣,後來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都出現了耐克的OEM製造商。

OEM已經從最早的服裝、製鞋行業進入到了日化、汽車、家電及IT等大部分產業。2001年,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說:“七年之後,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工廠。”

實際上,浙江早已先行一步。

寧波90%的小家電為OEM,

平湖95%左右的服裝是OEM,

慈溪90%的燈具是OEM,

義烏80%的玩具是OEM,

……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浙江商人牢牢抓住機會,在諸多行業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隱形冠軍,浙江製造的產品占據了全球玩具市場的50%、打火機市場的70%、領帶市場的50%、小家電的……OEM無疑為浙江經濟的起步和發展帶來了絕佳的機會。但是——浙商OEM的未來命運將會怎樣?浙商集全民之力,為洋品牌打工,如何修成正果?何為正果?從長遠看,OEM究竟是妖魔?還是天使?在OEM的模式中,財富之源如何綿綿不絕?

世界經濟學家總結說,當一輪經濟熱浪席卷一片土地時,給予這個國家和地區至多留下誕生兩至三個世界品牌的機會。據國外一家權威谘詢公司研究預測,到2005年前後,國內家電品牌將不會超過5個,也就是說更多的家電企業不得不走上“OEM打工”的道路。

就在我們還在爭論浙江是否會淪為廉價“洋打工仔”時,隔岸的“台灣鴻海精密”已經憑借多年專注於電子代工,成為了台灣“雙兆雙星”經濟複蘇計劃的領頭羊。而前兩年從代工企業轉而打造品牌的宏基電腦,卻因為公司利潤下降又重新回到了“洋打工”的行列中。

從來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

在寧波、義烏、溫州、嘉興及上海等地,在霏霏細雨中,急速撲麵而來的大量信息,帶給我們極為豐富的觀察視角。在對浙商的采訪中,我們不斷提醒自己:用我們的眼睛和大腦來觀察和了解OEM,而不是用狹隘的民族感情。

被評為“中國名牌”的50個浙江產品,大部分為服裝、小家電、小工業品、日用品、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浙江名牌產品的技術含量明顯偏低。

(1)品牌生命力脆弱

浙江白色家電業曾經很輝煌,出現過“西泠”冰箱、“東寶”空調、“金魚”洗衣機等消費者熟知的品牌。如今卻已蕩然無存。

“西泠”冰箱曾是國內四個最早生產冰箱的企業之一,1991年、1992年,西泠和華日兩家企業的冰箱占了國內市場90%的份額。但麵對新興品牌的挑戰,西泠沒有及時地采取品牌維護措施,已經停產幾年的西泠在無奈中成為“冰箱大鱷”顧雛軍的口中食。

“東寶”空調也已經破產,2003年兩次東寶商標拍賣,卻因無人問津而流拍。

“金魚”洗衣機與日本合資成了“鬆下”。

一些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品牌,如抽油煙機等,由於長期依靠價格競爭,利潤越來越薄,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如果長期如此,消費者把它等同於便宜貨後,無疑會損害品牌形象。

浙商以自我對市場的理解為中心,不太在意消費者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非常善於用浙江人的方式觀察市場上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有眼光”。雖然可能屢試不爽,但這是依靠創業者自己個人的勤奮,而對於整個企業來說則缺乏機製和持續性,更缺乏對外界、對消費者深入的理解。

(2)浙江品牌的特點

·以非品牌手法運作品牌

也許浙江的企業界朋友不太喜歡聽到我這樣的論調,尤其是在對於浙江商界文化有比較高的推崇的情況下。但是推崇者眾,批評者寡,權且作為一家之言吧。

浙江現在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產品,如服裝、鞋子等,但它們的品牌基本上是中檔或中檔偏低類的。到現在為止我們也說不清楚這些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到底具有多大的品牌詮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