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止漿墊施工方案:施工的方法是挖夠止水墊高度後,避開原來鑽孔位置,先均勻布置10根直徑∮108注漿孔口管,在井中位置再布置2根直徑∮325濾水管,管長5.5m,底部0.5m為花管預留進水孔,此濾水管用於在施工止漿墊過程中排水用,用鋼筋綁紮牢固,鋪設200mm~300mm厚的碎石,濾水管要深入碎石下200mm,碎石上鋪設防水的彩條布,然後澆注強度為C40的混凝土4m厚,並養護3天。在止水墊施工完畢後,提出水泵上口焊接實,注漿加固止水墊時再將濾水井內部注實。
5 井筒注漿效果評價及湧水量預計
通過3次打鑽注漿,井筒實施注漿後效果明顯,特邀請安徽理工大學教授對井筒注漿效果進行了評價:
副井在打好的止漿墊後進行第二次注漿施工:二期施工了10個鑽孔(其中1個檢查孔),注水泥漿135.0m3,共用水泥85.6t,水玻璃1.8t。對副井678m~703m段6.8m中砂岩、12.5m粗砂岩進行了2次徹底的封堵,注漿完成後對實際注漿效果進行了檢驗,打了2個檢驗鑽孔湧水量分別為1.8m3/h、3.3m3/h(增補了一個檢查孔),連續觀測10小時湧水量均無變化,副井井筒注漿段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6 井筒恢複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2008年6月6日風、副井注漿工作結束,恢複井筒掘進施工。井筒恢複施工要落實好以下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采取“長探短掘”的方法: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原則,從距含水層法距10m開始,采取探6m掘4m,留2m的超前距,特別是在過含水層時要嚴格執行采取探6m掘2m,留4m的超前距,不得有絲毫的懈怠;
2)采取少裝藥“放小炮”的方法:從距含水層法距10m開始,采取增加炮眼數量,特別是增加周邊眼的數量。做到少裝藥,控製裝藥量,對周邊眼隔眼裝藥,發揮泄能眼的作用,盡量減少爆破時對已經注漿封堵的裂隙的破壞作用,維護好已形成的注漿帷幕;
3)確保完善的排水係統:在井下吊盤上安裝好2台多級泵,帶閘閥的三通接口與2台多級泵及排水管路連接齊。要做到1台正常使用另1台備用,其中1台多級泵若出現問題,不影響另一台多級泵開啟運轉和正常排水;
4)中轉水箱的容量要滿足1台多級泵的吸水量(流量40m3/h)的要求。同時風泵、潛水電泵等應配置齊全,排水量也要和1台多級泵(流量40m3/h)相匹配。風泵、潛水電泵在井下要備用多台泵,還要處在完好狀態。水泵用電要有可靠的專用電源,並達到要求不留後患。
7 井筒注漿實際揭露效果檢驗及主要經驗
7.1 井筒恢複鑿掘施工效果檢驗及實際湧水量
井筒恢複掘進施工後,過注漿段含水層時,發現岩層裂隙注漿飽滿,膠結效果較好,大量的裂隙被水泥漿和化學漿液充填實岩層湧水變小;利用立模版、打灰期間實測井筒湧水量,風井施工期間湧水量7.4m3/h~15.5m3/h;正常湧水量小於11m3/h;副井施工期間湧水量:6.2m3/h~14.7m3/h;正常湧水量小於9m3/h;此後再也沒有因為水而影響井筒掘進施工。
7.2 風、副井筒水害治理,取得成功主要經驗
1)首先是從公司到礦上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公司高管多次親臨現場指導工作,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部室領導也多次為注漿施工出主意想辦法;礦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注漿方案,分析研究注漿施工工藝的合理性,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難題,所有這些都為風、副井井筒成功治理高壓水害打下堅實的基礎;
2)堅持了“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探放水原則。水文地質人員從實際出發,認真反複研究井筒基岩岩性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高壓含水層位,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測,采取了有目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注漿治理手段;他們腳踏實地、嚴防死守,使千米深井施工中遇到粗細砂岩強含水層時,實現井筒的安全鑿掘,來之不易;
3)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力於施工單位的精心施工,注漿隊嚴格按章操作,確保了鑽孔注漿質量,為治理深井高壓水害做了大量艱苦細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方體利,牛學超.大直徑深井施工機械化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礦業,2010(1).
【2】沈景釗.淺談立井井筒施工準備的要項工作【J】.今日科苑,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