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成效
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在現場授課中,一般根據電氣原理圖,畫出布線圖,根據布線圖,按照工藝進行接線,學生接受工藝要求有難度。但在企業中,學生跟著“工作導師”做完各個工序,布線工藝自然就能接受和掌握。將課堂搬進企業,學生“幹中學、學中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質量。
例如,在一次做耐壓實驗時,實驗配電櫃突然出現故障,迫使實驗中斷,企業員工隻會操作試驗台,而對試驗台的檢修顯得力不從心。某學生主動要求承擔維修配電櫃的任務,在“學習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分析電路,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將實驗台檢修成功,在場的員工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學習結束時,企業授予該學生“優秀實習標兵”稱號!
學生職業素養明顯改善 企業實習“課堂化”管理,使實踐教學更具開放性,學生學習過程中要麵對企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與職工親密接觸,在提高個人知識、技能的同時,與人溝通、團隊合作、安全意識、責任意識等均得到明顯改善。
如學生趙某,平時在校紀律散漫,上課經常遲到,早退和曠課時有發生,在課上經常與教師發生衝突,是一名典型的問題學生。這次在高壓試驗課程中,每次班前會該生總是要遲到兩三分鍾,班前會後,工段長都要留下他,對他做思想工作。高壓試驗工作比較特殊,勞保用品必須穿戴整齊,每人負責的工作區域必須保證工作安全,零件不能隨意擺放。而趙某在一次實驗過程中,對旁邊工段的一個測試零件感覺好奇,就隨手拿過來擺弄,被工段長發現,當時就停止其工作,讓其回宿舍反省。在師傅和教師的勸導下,該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向工段長寫出書麵檢查:是自己進入高壓試驗後,由於工作意識淡薄,紀律散漫,給工段帶來很多麻煩,自己切身意識到學校管理與企業嚴格要求的差距,希望企業能再給他一次機會!
通過在宿舍反省一周的這段時間,學生變化很大,在一次高壓試驗時,由於組裝出現問題,需要反複拆裝,他利用自己身高力壯的優勢,配合師傅一直工作到淩晨3點才結束。師傅要求他明天下午再上班,而第二天早晨8點,他又出現在車間裏。當工段長將學生的情況反饋回來時,筆者真不敢相信,是企業的嚴格管理和師傅的耐心指導,讓學生的思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校企合作更加實際 實訓基地“課堂化”建設,打破了原來企業單純把學生作為臨時工使用的局麵,企業“工作導師”參與學生培養,兼顧了“企業選聘理想的合格人才、學校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畢業生掌握適用的工作技能”三方麵的意願,有效解決了目前人才供需脫節的問題,達到學校、企業、學生的三方共贏,校企合作更加實際有效。
例如,在實驗調試工段,學生跟隨“工作導師”對每一個配電櫃的斷路器進行空載和跳閘實驗,並且要記錄數據,根據數據的大小對斷路器進行判斷和維修。有一些故障現象,工作導師教給學生應該怎樣處理,但學生從理論上分析不清,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處理,課下都主動看書,相互討論,主動谘詢導師,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同時,“學習導師”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有效充實課堂的教學內容,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內容更加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習結束有六名學生得到企業導師、工段長的好評,車間領導希望這六名學生畢業後能到益和電氣來工作,取消實習期,可以直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
總之,“課堂化”實訓基地的建設成為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是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包括:一是優化實踐教學的載體;二是考慮企業的區位;三是拓展基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楊水根.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3).
[2]宋若峰,等.加強高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4(23).
[3]萇建峰,賈芳,袁超.高等農業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探討[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