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秀畢業生案例融入教學。教師要關注學校畢業生的成長發展,有意識地收集成功案例,並將這些案例通過課堂展示給學生,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讓學生對照尋找自身的發展方向,可以邀請畢業生來校做報告,讓學生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增強學習自信心,激發其學習內動力,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將來也能成為別人的榜樣。
2)優秀企業文化進課堂。技工院校學生將來要在行業、企業發揮他們的才幹,需要培養良好的職業品質。可以將區域內知名企業的文化理念引入學校教學,開發企業文化手冊,供學生學習。教師可以運用專業課程闡述企業的價值觀,模擬企業管理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誠實守信、講求質量、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
3)項目學習工學交替。教學內容優化為任務驅動的項目,實施工學交替學習模式,把教學場地從校內拓展到企業,充分利用企業設備條件和工作生產氛圍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強化在校學習的成果。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學生會直觀體會到職業素養的高低對其職業生涯發展帶來的影響,從而進行自主的矯正與學習,“雙核培養”加上校內與企業培養雙管齊下,為學生從學生角色向職業人轉變奠定紮實基礎。
開展緊密型校企合作 技工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育,實用性是技工教育培養特點。所以能夠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肯定會符合企業的胃口。這就要求學校主動與企業合作,將企業的崗位要求、規章製度和企業文化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相結合,即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師資培養、實訓設備等環節邀請企業全程參與,深化合作層次。
1)立足市場設專業。在專業設置上,企業處於市場的第一線,對於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最有發言權。技校要想培養出的學生受企業歡迎,聽取企業意見就成了千裏之行的第一步。比如:當今社會機器人的使用、3D打印的出現為技工院校的新專業設置提供了市場。
2)企業標準定課程。在課程安排上,學校應參照市場對企業產品的要求,與時俱進地改革課程設置,根據最新的技術標準對已成慣例的課程進行再論證,確定課程體係,加強課程設計、課程試驗、參觀調研等教學安排。加強畢業設計教學及管理,全麵提升學生運用能力。重視畢業實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情況的能力及踏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力爭學生畢業即可參與企業生產,無需再培訓,從而增強競爭力。
3)校企互動培養師資。在師資培養上,學校應建立與企業定期的對接機製,安排教師到企業向企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與企業生產,了解最新的技術、知識,了解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迅速對課程安排做出調整。
4)校企共建實訓室。以往有些學校實訓室建設都是實驗性設備為主,與企業生產實際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學生技能不能滿足企業需要。加強校企合作,按照企業環境邀請合作企業共建實訓室,將企業培訓前置到校內實施,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體驗到將來的工作環境,做好充足的準備,無疑會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3 結語
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改革與創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雙核技能人才”的培養尚在探索階段,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進一步完善,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