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數學要與實際應用背景即“情境”相聯係進行教學,符合高職數學教學目的,在專業化情境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能力的構建,可以實現理論聯係實際的應用背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探究式任務開展教學,給學生提供發揮自身潛力的空間,在活動中親自體驗知識的產生,通過合作學習同化並主動地建構新知識。具體來講,通過對實際問題認真進行分析提煉,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再借助於MATLAB、Mathematica、Excel、SPSS等軟件進行數學建模實驗,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應用MATLAB軟件計算函數的極限、導數、積分,繪製曲線、曲麵的圖形等;使用Excel、SPSS軟件進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數學實驗的開展,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5 以行動導向法作為數學教學的引領,設置行動模式及體係
由各係各專業的不同要求,重新設計與修定適應本專業要求的課程標準、教學計劃,開展課程建設及研究,以模塊式項目化開展教學,每一個教學的項目都以“專業或崗位實際問題導入任務→學生解決任務→數學知識融合應用→解決任務→小組考核評價”為主線貫穿教學過程,圍繞師生間實施教學這個中心任務,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包括授課課件、教材、電腦、教學任務等。學生在接受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後,分組討論,選擇解決方案,互動互助地解決問題,達成任務目標,小組任務信息反饋、展示成果,學生作為高職教育行動導向體係的主體,均需其全程參與。
下麵舉例說明教學過程。
項目:有放回的產品抽樣的概率計算
任務:伯努利概型
第一步: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引入本節課學習任務
①準備工作。將學生分為七個小組,每組5~6人,每組一個紙箱,裏麵放五件形狀相同產品,三件正品,二件次品。
②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任務實驗報告;動手操作,有放回地抽取產品多次,將抽取次數,正品、次品的個數分別記錄在實驗報告上。
第二步:問題分析
①從抽球的過程中,分組討論,概括出伯努利實驗的特征。
②根據卡片的記錄,小組研討,問題由淺入深。先計算:由2次抽取產品的實驗中,恰有1件正品的概率?進而計算3次、4次抽取產品時,恰有2件正品的概率等,抽象出二項概率公式。
③利用公式計算實驗報告中其他抽取記錄的概率,進而解決其他的實際問題。
第三步,實施與檢查
學生分組探討概括出“實驗特點及計算公式”;加強任務解決全過程的檢查與監督。
第四步,展示與評價
各組推薦一名學生作為代表演示本組完成的“任務報告”,介紹本組探究問題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小組評議。上交實驗報告作為考評資料。
6 以行動導向法作為教學手段,改變數學課程的考核內容及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平時與期末成績的加權平均數,平時成績為30%~40%,主要是平時上課的表現及作業完成的質量;期末考試以筆試為主,占到70%~60%。要製定出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的評價製度,就必須改變考核方式,大幅度增加過程性評價比例,降低結果性評價所占的比重;以項目任務的達標完成情況考核為主,考知識、考能力、考素質,即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等方式,對學生的興趣、態度、合作交流、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與解決問題、提取信息、概括表述問題的能力等進行全麵考核。
7 結語
總之,行動導向法是高職教育教學的一種先進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指引著高職院校數學改革的方向,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加強學生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教學實踐研究,以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豐富課程內容,完善教學的各個環節,總結經驗、探討規律,促進高職數學教學的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57.
[2]崔春燕.“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3(l8):196.
[3]蔡立鋒.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管理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