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的所有員工都“不負責任”時,這樣的企業也就不可能真正為顧客著想,因而也就不可能生產出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最終被市場拋棄。一個逃避責任的領導肯定是一個缺乏大局意識的人。因為下屬是奉領導的命令去執行任務,若最終結果南轅北轍,肯定是領導的決策有誤或者監督不夠。作為領導,我們必須勇於承擔責任,不僅要承擔自己犯錯後的責任,更要主動承擔下屬犯錯的責任。
◎不是盡力而為,而是一定要完成好◎
既然是工作,就不能隻是盡力,因為當你表示盡力的時候,你就很難發揮自己的潛力。你必須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完成任務。”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你是真正地為大局著想,為企業著想。
捫心自問,作為一名領導,在執行老板交代的任務時,你是否抱怨過缺乏完成任務的條件呢?麵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是否想過放棄呢?而每當你想放棄或者沒有成功完成任務時,你是否又給自己找借口自我安慰呢?
以上的任何一種行為,都會阻礙自己成為一個好領導。
作為一名領導,合理的安排你要接受,不太合理的要忍受,並且還要表示不是盡力,而是一定能做到。或許很多領導都會覺得委屈,甚至不甘心,因為條件的欠缺和不成熟是客觀事實。沒錯,客觀事實是存在的,但同時方法也是存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困難中找方法,創造條件,堅決完成任務,而不是找借口。
陳明是公司新來的主管,但由於做事不認真,遇到問題總愛尋找借口,最後被老板給辭退了。起初,老板對他的印象還不錯,學識好,年輕有為,但是沒過多久,陳明就開始遲到,領導一問起來,他就用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為自己辯解。
一天,老板實在找不到人了,就叫他分別去一所大學的三個部門送一份重要的文件,可是他花了半天的時間,卻隻送出了一份。
領導問他怎麼回事,他解釋說:“這所學校實在太大了,我問了好多人,才找到了一個地方。”
領導很不滿,生氣地說:“那三個部門都是有名的部門,怎麼會找不到呢!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辦不到,現在還找借口。”
陳明繼續解釋說:“我真的跑了很多地方,並且問了好多人,就是沒有找到,不信你去問傳達室的人。”聽到方明這話,老板就火了,心想,如此簡單的事情,做不了認個錯就是了,還找這麼多的借口,最後還讓我去核實,這像什麼話?
有個同事給陳明支著:“你可以先打該大學的電話問清楚那三個部門的電話,然後再問具體的路線;還有一個辦法,既然你已經找到了一家,不妨跟對方打聽你接下來要去的兩個地方怎麼走;校園那麼大,你問問老師和同學也許比問傳達室更有用。”
陳明還不領情,反而氣鼓鼓地說:“我已經盡力了。”
就在這一瞬間,老板決定把方明給“炒”了。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辦不好,還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怎麼能得到信任和重用呢?相反,給出主意的那位下屬卻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老板看好他有成為一個好領導幹部的潛質。
工作沒有完成,應該做的是努力去承擔責任,而不是想著如何尋找借口逃避責任。很多時候,擺在我們麵前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一件完成不了的事。我們完成不了,是因為我們僅僅隻是表示要盡力去完成。當你表示對工作隻是盡力而為時,那麼你就很難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了。
小張是一家小報社的副主編。有一天,上級讓他去采訪一位聲望很高的文壇前輩,而且必須要拿到獨家新聞。得知小張接了這個任務後,很多人都對他歎氣,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一項不能完成的任務。
小張得知這位文壇前輩將參加一個新聞發布會,於是開始到處托人給自己安排一下獨家專訪的時間。但是,他的關係網裏找不到能把這事辦好的人,情急之下,他隻好決定去新聞發布現場尋找機會。
新聞發布會開始後,小張一直認真觀察這位文壇前輩的一舉一動。希望能想出辦法爭取單獨采訪的機會,哪怕隻有幾分鍾也好。
很快新聞發布會就過去了一半的時間,小張還沒有任何頭緒。這時候,小張突然發現一個細節,就是坐在台上的文壇前輩每過一會兒就喝幾口水。小張就想,他這麼頻繁地喝水,總有上廁所的時候吧!拿定主意後,小張就起身往廁所走去,準備“守株待兔”。
果然,沒過多久,文壇前輩出現了。
小張驚喜地趕緊衝上去,把想好的問題一一向文壇前輩提出,文壇前輩也非常配合地一一作答。隨後,小張則馬不停蹄回到了報社,把新聞稿寫好,在第一時間發了出去,搶在了所有媒體前麵成功地完成了這次艱巨的任務。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想著隻要盡力就可以了,而是要想著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能完成。做任何事業或決策之後都可能會遇到許多不曾想到的困難,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現代社會,但並不是說,沒有解決的辦法。
要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在同樣的條件下,是否全力以赴,結果是不相同的。隻要接了任務,領導幹部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要用盡力的心態去對待工作,而要用“我一定做到,我必須能做到”的心態去工作。
◎把權力下放,讓他人一起分擔責任◎
一個顧全大局的領導幹部,絕對不是把所有的工作全部攬下,而是把99%的工作讓下屬去完成,自己去做那必須由自己完成的1%。因為領導幹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授權,讓大家跟自己一起分擔責任。
作為領導幹部,必須要擁有一種能力,那就是授權。很多領導在授權的時候會問自己很多問題,比如,他會按我說的做嗎?他能實現我的想法嗎?說得直接一些,領導不肯授權的主要原因是很難做到相信別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是超人,即使你的精力再旺盛,也很難做到一個人頂兩個用。
張興寶是一家公關公司的經理,他每天要麵對數不清的文件,還要經常接待客戶。他經常抱怨,說自己要多長一雙手或多長一個腦袋就好了。很明顯,張興寶已感到十分疲憊了。曾經他也考慮過添加個助手,或者將權力下放給下麵的客戶部負責人和媒介部負責人,可最後還是刹住了自己的一時“妄想”。因為他認為,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自己多看兩份報告,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親力親為。
上至公司中層管理,下至普通員工,都知道經理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司每項工作都需要經理的安排,所以他們每做一件事都在等待著經理下達指令。於是,公司裏常常出現這樣一幕場景:張興寶剛走進辦公室,門口就有好幾名下屬排隊等候他簽字,或者請示。
終於有一天,張興寶忍不住了。他告訴幾位中層管理者,讓他們自己拿主意,盡量不要凡事都找他。剛開始,大家都不習慣,因為他們已養成了奉命行事的習慣,而今卻要自己拿主意、作決定,他們有點不知所措。但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公司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下屬們的決定非常及時並準確無誤,公司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差錯。
張興寶也開始真正有了“一家之主”的感覺,這時他才體會到自己是公司的經理,而不是個什麼事都包攬的“老媽子”。
從上麵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高度的集權管理隻會使領導筋疲力盡,使公司運行緩慢。好在,故事中的張興寶終究還是“開竅”了,他大膽下放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權力給各主管以及每一個員工,給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結果令他擔心的狀況非但沒有出現,反而每個人都可以各顯其才了。
電影《 杜拉拉升職記 》的故事也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起初,杜拉拉在玫瑰手下工作時,事無巨細都要一一請示彙報,然後才能去執行。這樣的結果就是杜拉拉做起事來瞻前顧後,縮手縮腳,工作能力也沒有明顯提高,為此她鬱悶不已。
待到玫瑰暫時離開公司後,杜拉拉直接歸李斯特管理。李斯特的管理方法很人性化,進行一項工作前,杜拉拉隻要和他進行簡單的溝通,他就放手讓拉拉去做。在這樣的管理下,杜拉拉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工作能力大大提高,成為李斯特的得意幹將。
在我們身邊像李斯特這樣的領導並不多見,相反,像玫瑰一樣喜歡大權在握的領導卻並不少見。這樣的領導或許認為凡事隻有自己插手才放心,才能做好。實際上,這種做法對於下屬及整個團隊的成長極為不利。對下屬來說,就像杜拉拉在玫瑰手下一樣縮手縮腳地工作,這樣的局麵下,即使有才能也未必施展得出來。而團隊是由一個一個下屬組成的,如果大家都這樣,團隊還有什麼發展可言?
另外,領導們也需要清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人能在有限的精力內做出無限的業績來,而事必躬親的領導雖然把有限的精力耗光用盡,收獲卻往往少得可憐。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一個真正具有大局意識的領導,正確的做法就是把權力下放,讓下屬跟自己一起承擔責任。
有專家曾發表過這樣一份資料:“管理者80%的工作都是可以授權的,諸如日常事務性工作、具體業務工作、專業技術性工作、代表其身份出席的會議、一般客戶的接待,等等。管理者本人隻需做諸如企業發展戰略決策、重要工作目標的下達、人事的獎勵與懲處和員工的規劃與晉升等20%的工作。”
總而言之,作為領導,應該以身作則,但不必事必躬親。否則,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不算,下屬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成長,企業的發展也必將受到很大局限。既然授權、放權如此重要,那麼,領導幹部們該如何授權呢?
1.信任是授權的前提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舉個例子,當一個老司機坐在一個新手的車裏時,往往比新手還要緊張,不是擔心對方方向盤掌握得不好,就是擔心對方油門踩得不好。而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教練和學生中間。然而,不給新手親自開車的機會,新手又怎麼能變成老手呢?因此,當領導給下屬授權時,應當充分信任下屬,這樣不僅能增強下屬的信心,提高成功率,還能讓下屬有被重視的感覺感,避免憤怒、厭煩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2.選好對象
有效授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授權對象。在授權之前,領導要對自己的下屬進行細致的考察和分析,包括每個人的特點、優點和弱點等,應該將權力授予那些品德好、能力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