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日:穿過叢林,到達景區(1 / 2)

滴滴滴的鬧鍾聲第三次從手機裏傳了出來,現在已經下午三點半了,昨晚睡得相當好,這麼一個不算長的午覺主要還是一上午的趕路給累的。

打開帳篷,我發現,外麵的氣溫已經降下來了,被貼著地麵掃過的風一吹反而還覺得有些涼意了。看看帳篷旁,之前讓洗的衣服已經烘幹送來了。套上長袖衫和外套,快速的把帳篷打散揉成一團塞進背包裏,我繼續開始了我的行程

一個小時左右,我便來到了叢林外圍。

原來昨天那家夥說的我明天就回知道不同的含義是這個。

前後加起來差不多走了一天路的原野上的草,雖然不認識,也就基本是不認識的草,雖然是不認識的外星球的草,但是總的來說,看上去還是草,和地球上隨便一個原野上不認識的草一樣,都是不認識的草。

但是眼前的叢林,卻不是不認識的叢林。

不對。

這種說法完全表達不出意思。

怎麼說呢,之前的草雖然不認識但是還是能當成普通的草來看待,但是眼前的這些樹,卻不是可以當成普通的樹來看的。這些樹和認知中的地球上的普通的正常的叢林的樹木的樣子差別太大了。

“這才是外星該有的樣子嘛。”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外星植物(不算那些草的話),連忙把小機器人給設置成了導遊模式。這種旅行機器人的內部可儲存了不少各類相關資料。除非是運氣好到連中三次彩票一等獎的程度,不然遇到的動物植物一般都能給你認出來(發現新物種可不是簡單的獎勵錢那麼簡單,那可是有著優先命名權(注釋1)的好處的,那玩意叫什麼後人都得跟著你起的名字喊。)

綠光上的植物似乎都有一種鮮明的特征,自然,自由,充滿活力的樣子,是一種能夠感染人的心情的感覺。

這裏的樹林並不茂密,卻很茂盛,沒有黑壓壓的遮天蔽日的感覺,但是陽光卻是被遮攔得隻剩斑斑點點投射到地上,

這裏的樹都不怎麼高,大概高一點的也就二十米左右,其餘的大多在十餘米的樣子,這可能是還沒深入叢林的緣故。

由於上層的植被並不那麼密,所以下層生長了許多灌木,這也是讓我的前行繞了不少彎路。

小機器人開啟了導遊模式之後,每當我觀賞起某棵植物的時候,便會給我介紹起這些植物的名稱與特性。

“坨坨傘,大型喬木,樹幹粗壯,一般高度為……”小家夥現在介紹的這幾顆樹的形態十分獨特,如果不是他說這種樹是自然生長的話,都讓人懷疑這是被人精心修剪過的樹了。一棵通體潔白有如象牙的樹上分出六七根粗壯光滑的樹枝,以一個如同滑梯般優美的弧度垂到近地麵一兩米的高度,然後在樹枝的末端整個樹枝如同爆開了一簇花一般的散射出黃綠色的鮮嫩樹葉。遠看的話就像是一隻花傘一般,據說這種樹在春夏之交雨水充足的時候會從樹頂那些枝幹分開的地方嘣的一下爆出一串串的枝條,上麵長滿了嫩紅的花和鮮紅的豆丁大小的果子,隻可惜來的時間不對,沒有那個眼福和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