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延安時期紅色文獻的分類整理(1 / 3)

延安時期紅色文獻的分類整理

綜述與書評

作者:顧霞鳳

[摘 要] 延安時期紅色文獻為普及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及黨的方針政策做出了重要貢獻,為黨和人民群眾留下了豐厚的思想遺產,是我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托。收集、整理和利用好紅色文獻是深化延安精神研究的基礎,又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 延安時期 紅色文獻 整理利用

延安時期紅色文獻記載了黨在延安十三年(1935—1948)的艱辛曆史,從不同的角度真實地記錄了黨和人民群眾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風雨曆程,它所展現的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和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延安時期紅色文獻,既是我們深化延安時期研究的基礎,又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依托。科學收集和整理這些文獻,對於存史、資政和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前出版的各類史料

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出版或下發了很多領袖著作、報刊雜誌、黨組織各類文件及根據地出版的各種書籍,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主要包括圖書與印件類別圖書與印件名稱領袖著作,例如《列寧選集》《斯大林選集》《論共產國際》《共產國際綱領》,例如《列寧主義問題》中譯本、《國家與革命》《反杜林論》,毛澤東的《中日問題和西安事變》《反對自由主義》《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組織起來》《論聯合政府》《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將革命進行到底》《關於時局的聲明》,朱德的《論解放區戰場》,劉少奇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抗日遊擊戰爭之理論與實踐》等。延安時期出版的報刊有《新中華報》《解放日報》《解放》周刊、《共產黨人》《八路軍軍政雜誌》《中國工人》《中國婦女》《中國青年》《中國文化》《邊區群眾報》《群眾日報》《關中報》《抗敵報》等。黨史專題文獻有《建黨論文集》(1940),《陝甘寧邊區實錄》(1939),《陝甘寧邊區政策條令彙集》(1944),《晉冀魯豫邊區法令彙編》(1945)。黨建專題文獻有《土改與整黨的三個典型經驗》《黨建論文集》《陝甘寧邊區的中國共產黨》《黨建概要》《共產主義常識》《支部課本》《國民黨與共產黨》《黨團怎樣工作》等。文學作品與文藝著作有《遊擊戰術唱詞》《唱詞英雄會》《小放牛》《幹一場》《救中國》《抗戰進行曲》等歌曲;《民歌小調》《秧歌小調》《兒歌》《新秧歌集》《歌唱南泥灣》《劉誌丹》等秧歌運動中的出版物;《李有才板話》《白毛女》《晉察冀邊區印象記》《呂梁英雄傳》《建設槐樹莊的英雄胡青山》《植棉英雄郭秉仁》《高仲和、李文煥創造了打鹽奇跡》《張慶豐運鹽奇跡》《磨房起家的王科》《邊區工人的奇跡趙占魁》《青年勞動英雄李長青》《難民勞動英雄陳長安》《氣死牛英雄郝樹才》等謳歌邊區的英雄的文章。當時國內外人士的見聞著作有(美)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1937)、(英)彼得·弗來敏等著的《紅色的延安》(1939)、黃炎培的《延安歸來》(1945)、(美)根室·史坦因的《跨進了延安的大門》(1946)、劉白羽的《延安生活》(1946)、齊文編的《外國記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區》(1946)、金東平的《延安見聞錄》(1946)等。各種教材和講義有《婦女運動與國民革命》《日本革命運動史話》《美國工人運動》《中國政治思想史》《社會進化簡史》《中國近代史講話》《中國蘇維埃運動史》《近代世界革命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簡史》《蘇維埃建設講義》《中國東北民主聯軍十四年苦鬥史》等。《民眾課本》第一冊(現存陝西省檔案館)中有《九一八事變》《東三省》等,高小適用教材《曆史課本》第三冊(現存陝西省檔案館)中有《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共的產生和工人運動》《蘇維埃運動》《盧溝橋事變和全麵抗戰》等。這些著作對於研究延安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比如《解放日報》,作為當時延安報刊中辦報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一份報紙,成為研究延安十三年的重要原始史料之一。在延安時期,黨的建設不僅取得巨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的曆史經驗,同時也留下了豐富的資料;文學作品與文藝著作是當時延安時期文學運動的主要精神產品;特別是當時大批知名人士,包括外國記者在延安訪問或者生活留下的相關著作;一些教材和講義反映了黨對當代史研究成果運用於曆史教學中的良好體現。除了以上這些文獻資料,公開出版物還有布告、命令、指示、文電、宣傳品等。

二、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有關史料

新中國成立後出版延安時期的史料分為六類:

(一)檔案資料。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檔案館成立,集中了原中央文庫的所有檔案,地方檔案館收集了當地的相關檔案;到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共產國際有關檔案大量公布,為整理和研究延安十三年檔案文獻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