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然,李嘉誠之所以要全力在房地產界打拚,首先是因為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來看,房地產這個領域的確是有利可圖。塑膠花所能贏得的利潤是有限的,要想成為真正的企業家、成為成功的商人,就一定不能對現狀表示滿足,最重要的是,就算李嘉誠不去開發房地產生意,他同樣會尋找其他領域的生意來做。因為李嘉誠做人做事常有一種危機意識,他說"現在看起來好的事情,以後就不一定是好事情"。考慮到每件事可能會有不良的後果,其實是非常明智的。
就像塑膠花的經營一樣,人人都在為大好形勢雀躍的時候,李嘉誠已經考慮到了隨之而來的結果!隨著大量塑膠花生產廠商的出現,塑膠花市場必然出現飽和甚至過剩,同時,在當時塑膠花要算是一種上市產品,那麼,潮流過去,人們對於塑膠花的鍾愛也必定會漸漸淡下來。塑膠花經營的狀況,隻可能是每況愈下,而不會出現更好的狀況。
李嘉誠擔心的事不無道理,事實上,後來塑膠花成為一種過時產品,香港很多塑膠廠倒閉的結果也證明了李嘉誠的遠見。如果不是因為李嘉誠心裏那個小小的"炸彈",他就不會往壞的事情方麵去考慮。而最後,李嘉誠也不可能在大量塑膠廠業主為企業倒閉苦不堪言的時候,在房地產界開發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我們發現,事先心懷危機感要比事後再來後悔要好得多。
真正有危機意識的人,是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以懷疑的態度去分辨事實和判斷問題的。在香港出現炒股狂潮的時候,李嘉誠已經在股票投資界贏得了幾次大的勝利了,應該說,熱衷於投資和冒險的人,遇到大股瘋這種形勢,會比一般人更加地奮不顧身。李嘉誠雖然是個生性謹慎的人,但是麵對一片大好的牛市,他也沒有道理一點都不動心。李嘉誠乘機將自己的長江實業公司送上市後,就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了;相反地,他倒是窩在房地產界,以低價購進了許多房地產。這樣明擺著有錢不賺的行為,讓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其實,我們也無須為此再多做什麼解釋,從後來股價急劇下滑最後到令絕大多數人崩潰的熊市來看,我們就應該能夠明白李嘉誠為什麼會按兵不動。市場繁榮或者衰退都應該有自己的理由,這次的股瘋並沒有什麼合理的理由;相反地,隨著形勢的發展,股市中還混進了很多專門炒作的人。稍微再想遠一點,就該想到明天股市是否還會有這麼好?為什麼會有這麼好?因為心裏有懷疑和不安,所以才不去輕易上套,這就是李嘉誠為什麼在股市全盤崩潰而他卻毫發無損的原因。
商場上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做"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意思就是指的在投資的時候要有危機意識。如果一個商人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財力都投在一個地方,如果投資或者經營出現問題,那麼付出的代價就是他的全部;但是,如果將資本放在不同的地方,假如某一個方麵出現問題,總還有別的地方可以找到補救的辦法,或者以另一方麵的利潤來彌補這一部分的損失。我覺得這種思維和我的錢包被偷後的想法是一樣的。我以前把所有提款機的卡片、身份證等證件全部放在錢包裏,錢包丟了所有的證件也沒有了。從此我就告訴自己把這些重要的東西分開來存放,即使有一個找不到了,總還在別處能找到其他的。
雞蛋分籃裝的方法,對於降低在商場上的風險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要意識到這一點,必須要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要有危機意識。對於一個沒有危機感的人來說,所謂風險都是不存在的,降低風險避免失誤又從何談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