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質量策略。其目的是提高產品的性能,如,耐用性、可靠性、速食性等。在策劃過程中,要明白這些策略在以下條件下才會奏效:
一是新產品的質量能夠提高;
二是顧客確信生產企業已提高了產品質量;
三是產品高質量會引來眾多的需求者。
[2]改進特性策略。目的是要給產品增加新的特性,以此擴大產品的多方麵適用性,提高其安全性,使之更加方便實用。營銷策劃者在策劃過程中要使經營者明白,改進產品的特性有以下方麵的優點:新特性可以使銷售人員、促銷人員更加充滿信心;新特性可以使產品更有吸引力;新特性以原有產品特性為基礎,因此開發費用很低。
改進特性策略的主要特點是容易被模仿,所以除非率先革新可以盈利,否則得不償失。
[3]改進款式策略。這一策略是從美學角度出發,不斷提高產品的含美量及美學價值。例如,美國幾家汽車公司定期推出新款式車型,這實際上就是美學意義上的競爭,而不是質量和特性的競爭。這種策略的優點是可以獲得獨特的市場個性,為新產品贏得優勢。
4.產品衰退階段經營策略
大部分產品的銷售量最終都會下降,但其下降的方式不同,有的緩慢下降,有的則直線下降。這一階段的營銷策劃主要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發現處於衰退階段的產品
應分析該企業是否有一個發現衰退產品的製度。建立這樣一種製度應該包括以下步驟:
[1]企業應指定一個由生產、財務部門以及市場營銷部門代替組成的產品審核委員會。
[2]該委員會應有發現衰退產品的工作程序。
[3]總稽核辦公室應提供每個產品的詳細資料,足以說明它們在市場占有率、價格、銷售量、利潤方麵的發展趨勢。
[4]這些數據資料要輸入電腦,用程序分析後要篩選出前途未卜的產品,其標準是:銷售量下降的時間,市場占有率的發展趨勢,毛利率以及投資報酬率。
[5]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彙報這些前途未卜的產品。
[6]產品審核委員會應檢查這些信息資料,並對其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
(2)決定市場營銷策略
有的企業會率先放棄正在衰退的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壁壘的高低,壁壘越低企業就越容易撤出該市場。剩下的企業則設法利用其產品吸引撤退企業遺留下來的顧客。下麵的幾條措施可麵對衰退的市場:
[1]增加企業投資;
[2]保持企業的投資水平,一直到該產品前景明朗為止;
[3]有選擇地降低企業投資水平,放棄前景不樂觀的細分市場,同時加強對持久顧客需要的小商品市場的投資;
[4]為盡快收回資金,要從企業投資中榨取巨額的利潤;
[5]盡可能地在有利的環境中有意識、有步驟地撤退。
(3)放棄經營的決策
如果某企業決定放棄經營某個產品,對該產品的營銷策劃側重於兩個方麵:
[1]如果該產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並且有良好的產品形象,那麼,企業可以將它出售給下屬企業。
[2]如果企業找不到買主,就要果斷地決定是迅速還是緩慢地放棄這個產品。同時,也要決定采取什麼手段,可以繼續為老顧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