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有效決策,運籌帷幄有良方(1 / 2)

決策是否有效,與經營環境的難易、決策者智慧水平的高低、團隊成員貫徹的深淺都有很大關係,其中管理者的決策智慧和個人能力是能否保證決策正確性的直接原因。

決策是經營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它所占用的時間雖不占經營者時間的多數,但其重要性卻超過了其他一切工作。每個經營者,尤其是處在領導崗位上的經營者都做決策,然而,他們做的決策,有的是有效的決策,有的是效益不大甚至是無效的決策。做有效的決策,以下幾點是必須強調的:

1.不做太多的決策

經營者日常碰到許多問題需要他解決,例如工廠裏庫存的原材料不多了,要不要進貨;近日的產品質量不穩定,要不要增加抽檢的數量;施工場地電力不足,要不要采取措施節約生活用電,等等。工廠中的生產管理和工程單位的施工管理,所處理的此類問題極多,每月何止千百件。解決這類問題,如果從廣義來說,也可以叫做決策,因為所謂決策,就是對某件事情做出決定,但嚴格說來,這不能稱為“決策”,隻能說是一種“處置”。管理中的大量問題,多屬於此類性質。

真正意義上的決策是對事關全局性的問題所做出的決定,或者是對大量出現的“例常性”工作建立一種處理規則、原則,以便以後再處理此類事情時,下屬人員按例常的規則、原則行事,而不需要做決策。高明的經營者,善於在這種例常的事情剛發生一兩起的時候,就認識到它的根源,認識到它的“例常性”,從而較早作出有關決策,除掉再出現此類問題的根源,或者作出處理此類問題的規則、原則,而不在一一處理此類問題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不高明的經營者,往往很難看透這一層,他們可能每周、每月都碰到類似的問題,然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待他覺悟到需要做出根本性決策時,可能已經付出了很大代價,或者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不必要做決策了。

無論是對全局性問題的決策,還是對例常問題處理規則(也帶有全局性)的決策,都能管用一個較長的時期和管住較多的事情。所以,實際上沒有做太多決策的必要。有時候,不做決策可能正是最好的決策,“無為而治”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經營者天天要做決策,時時要做決策,說明他所做的決策大都是無效的,不然,為什麼天天決策呢?正如西方諺語說的:“法律愈多的國家,就是沒有好律師(或者說好法律——引者注)的國家。”在那樣的國家裏,每一個案件都是獨特的案件,而不是一般法理下的案件,說極端一點,一個法律隻能管一個案件。

美國管理大師費爾的四大決策:

20世紀初,美國企業家費爾先生任貝爾電話公司總裁,創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具規模、成長得最大的民營企業。他在任職近20年時間內,隻做了四項重大決策,這四項決策都很有效,對貝爾公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第一項決策,費爾看清了一個電話公司要想保持民營形態和自主經營,必須有突出而與眾不同的局麵,決定貝爾公司必須預測社會大眾的服務需求和滿足服務需求,提出了“本公司以服務為目的”的口號,並製定了衡量經理人員服務程度的尺度(非用以衡量盈利的績效),從而使公司在提供最佳服務中獲得適當收益;第二項決策,為避免公司被政府收購,實行所謂“公眾管製”,把促成“公眾管製”的有效作為貝爾公司的目標,交付各地區子公司的總經理,責成各子公司設法恢複各管製機構的活力,倡導管製及平等觀念,以期能有公平合理的“公眾管製”,一麵確保公眾利益,而同時又能使公司順利經營;第三項決策是建立了貝爾研究所,成為企業界最成功的科研機構之一;第四項決策,開創了一個大眾資金市場,發行一種股票,麵向社會大眾,提供有保證的股息,能增值,而又免於通貨膨脹威脅,恰合公眾意願,這項決策使貝爾在數十年中一直有充裕的資金來源。

2.做有明確觀念的創造性決策

有效的決策,一般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隻解決當前需要的“對症下藥”的決策。而是決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透徹地分析問題的實質,抓住問題的根本,從解決困難、開拓新局麵的需要出發,形成一個基本思想和觀念,真正弄明白該決定的是什麼。然後,在觀念性認識的基礎上,決定實現基本思想的目標和原則,進而再演化為“工作”,成為可操作的、易於推行的決策內容。如果決策不能推行,則不成其為決策,至多隻是一種良好的願望。

這樣的決策,既有創造性,又有操作性,因而是有效的決策。上麵列舉的費爾的四項決策,均屬於此。例如他做第一項決策時,首先分析了貝爾公司的生存條件,當時歐洲各國的公營電話公司,都經營得很穩健,如果貝爾公司也認為“平安就是福”,就能不被政府收歸國營,那是靠不住的,遲早難免被政府接收。他認為僅采取防守政策必將自取失敗,也將麻醉管理人員的創造力。於是,他產生一個重要觀念:貝爾公司雖是民營的,但應該比任何政府機構都更加照顧社會大眾的利益,而且更為積極。正是在這種觀念指引下,做出了“貝爾公司以服務為目的”的決策,並將它演化為可推行的衡量經理服務績效的尺度。這一決策,與當時的傳統觀念大相徑庭,因為誰都認為企業的目的在於盈利,他被人指責為神經不正常。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決策的遠見和創造性,若幹年後美國即興起了將電話收歸國營的警報,而貝爾電話公司卻穩坐民營公司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