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利潤增長率應該大於零,且高於營業額增長率,因為這表示營業利潤比去年同期要好。營業利潤增長的影響因素有:營業額的增長、費用的控製、商品獲利能力的提升、經營效率的改善以及其他淨收入的增加。
3賣場麵積增長率
指店鋪本期賣場麵積與上期賣場麵積相比的變化情況,新店鋪的開拓或是讓現有賣場的麵積擴大,均會使得店鋪總賣場麵積增長率大於零。但一般來說,賣場麵積增長率至少應大於零,最好低於營業額增長率,因為這表示所增加營業額的比率高於賣場麵積增長的比率,這是單位麵積效率提高的前提。
(四)效率性評估指標
效率性評估指標主要指店鋪的生產力水平。評估指標中的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的計算,來自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盈虧平衡點的計算來自損益表;商品周轉率的計算則來自商品周轉率統計表;單位平方米銷售額、人均勞動效率的計算來自營業效率統計表;此外,來客數及客單價、交叉比率和勞動分配率也是重要的評價指標。
1總資產周轉率
是指店鋪的年銷售額與總資產的比值。它是衡量總資產利用程度的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年銷售額/總資產
由公式可知,一般情況下,總資產周轉率的次數越多越好,但由於各店鋪的產業與規模不同,所以在經營中周轉率的製定上並不相同。
2固定資產周轉率
指店鋪的年銷售額與固定資產的比值,它反映的是店鋪的固定資產利用的效果。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年銷售額/固定資產
一般來說,該指標越高,表明固定資產的使用效果越好。
3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是用來確定店鋪的營業額為多少時,其盈虧才能達到平衡的標準。其公式是:
盈虧平衡點=固定費用進貨成本率+變動成本率 =固定費用毛利率-變動成本率
從上麵的公式可以看出,毛利率越高,營業費用越低,則盈虧平衡點越低。通常情況下,盈虧平衡點越低,則店鋪盈利就越高。
4商品周轉率
指店鋪的銷售額與平均庫存的比率,其公式為:
商品周轉率=營業額平均存貨=營業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商品周轉率越高,表明店鋪的商品銷售情況越好。
5單位平方米銷售額
指店鋪的銷售額與賣場麵積的比率。它是用來評估賣場麵積是否有效運用的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平方米銷售額=銷售額/賣場麵積
每一類商品所占的麵積、銷售單價、周轉率不同,其單位平方米銷售額也不同。一般來說,小件商品的周轉率高,單價高,所占麵積小,因此單位平方米銷售額也高;而體積較大的商品的單位平方米銷售額則較低。
6人均勞動效率
指店鋪的銷售額與員工人數的比值,是以每人每天(或每月)的營業額來計算的。其計算公式為:
人均勞動效率=營業額/員工人數
從上麵的公式可以看出:該項指標越低,說明營業過程中的費用支出越小,店鋪管理效率越高,獲利水平也越高。
7來客數及客單價
來客數是指某段時間內進入店鋪購物的人數。客單價是指店鋪的每日平均銷售額與每日平均來客數的比率。營業額等於來客數乘以客單價,因此營業額受來客數的多少以及客單價的高低的影響。
8交叉比率
指店鋪的毛利率與商品周轉率的乘積,它反映的是店鋪在一定時間內的獲利水平。商品除了要有合理的毛利率外,還要有較高的周轉率,如果毛利率高而周轉率低,則獲利水平有限。因此,該項指標越高,獲利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
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轉率
9勞動分配率
是指店鋪內人員費用與毛利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人員費用對店鋪贏利的貢獻率有多大。此比率越低,表示生產力越高,對利潤貢獻率越大,其計算公式為:
勞動分配率=人員費用/毛利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