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商品推介與成交(7)(1 / 3)

“先生,您要的是錄音機嗎?是要卡式還是匣式的?如果您想選購既能錄音又能收聽的收錄機,××公司的產品最好,不僅具備各種功能,而且價格要比其他同類產品低廉。倘若您隻想買台收音機,××公司的產品的接收性能是最好的,另外還有一種不僅攜帶容易而且性能不錯的隨身聽,配備各種型號的電池和耳機,您如果對哪款有興趣,可以試聽一下效果。”

兩家電器行銷售人員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待顧客的技巧不同,因而決定了顧客的購買意願。前一家電器行的銷售人員沒有針對顧客的特定需求,隻是對每樣商品作一個籠統的說明,無意中多說了無用的話,使得顧客更為迷惑而不知道應該購買哪類產品,甚至感到對方的話更讓自己下不了購買決心,最後幹脆決定不買了。顧客未能購買該電器行商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銷售人員沒能及時了解到顧客對商品的需求,隻顧自己一廂情願地推銷,沒有考慮到顧客的感受,這隻會使雙方都不愉快,而使生意告吹,或者是顧客產生購買意願前就不知所措。此時的解決途徑隻能是營銷人員時時注意觀察顧客的表情,並據對方的表現和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

而後一家電器行的銷售人員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向顧客介紹了各種商品的要點,而且並不立即要求對方做出購買的決定,給顧客充裕的時間自己考慮是否購買。這種銷售方式的結果往往是顧客欣然做出購買決定,並成為該店的“回頭客”。

(三)書籍

走進書店,人們一般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眾多的顧客進門後很少有店員打招呼。顧客專門翻閱自己喜愛的圖書,銷售人員則在一旁等待顧客選定書籍後,再完成自己職責範圍的事,而顧客對這種“冷遇”似乎已司空見慣。這種營銷方式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書店要想獲得更多的贏利,則須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進。

好的書籍總是能吸引人的,但如果隻是將好的書籍擺放在書店的陳列架上等著顧客自己去選購,沒有銷售人員去幫助顧客選購所需的書,便不能縮短顧客的找書時間,不能促使書店裏顧客流動的速度,因此,銷售人員應根據顧客的需求,向顧客介紹新近出版的書,再利用報紙、雜誌上經常刊登的新書目錄廣告來說服顧客並以此激起顧客的購買欲,這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書店應精心安排書籍的陳列和分類工作,讓顧客一進店門,就能迎麵感受到獨具匠心的文字和藝術氣息,如此一來,顧客便會對此書店產生較好的印象,再加上良好的服務態度,顧客肯定會樂於上門。

銷售人員在接待顧客時可以說:“先生,請看這是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書籍,在書市上很暢銷,各方讀者對這本書的反映都很好,而且好幾家報紙都做了評論……”這樣,銷售人員很容易說服顧客,使其產生購買新書意願。

另外,書店還要做好出版書籍的流通工作。目前有讀者反映買書難,尤其是買新書、買好書更難,這都是由於書店未能做好服務工作造成的。書店可以多設些銷售點,並開展流動售書服務,以此減少顧客的購書困難,擴大書店的影響。

例如:某位顧客急於購買一套新書,但打電話問該家出版社的專銷書店,對方卻說此書還沒有到貨,這位顧客一連等了好些天卻依然買不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進一家小書店時卻發現該家書店有他所需要的書的廣告,於是他詢問這家書店銷售人員,果然有他想買的這套書。這家不起眼的書店比出版社專銷書店更懂得把握暢銷圖書的銷售時間,迅速將書籍擺到顧客的麵前,獲得了銷售先機。

因此,不論書店規模是大是小,都應搜集有關書籍出版和行銷方麵的信息,及時對變化的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並保證書籍流通渠道的暢通。另外,銷售人員要有較好的文化知識,也就是說,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是接近顧客、加強彼此間溝通交流的前提之一。一般的綜合書店各類書籍類型繁多,而顧客對書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書店的銷售人員最好能對各行業的知識、性質都有所了解。有這麼一個例子:某家名氣較大的書店裏,一位顧客在書架上搜尋了半天,沒有找到想要的書,便問旁邊的銷售人員:“請問,你們這裏有沒有最近出的一本有關化學××方麵的書,我前幾天曾在報上看到過有關這些書籍的出版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