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股權資源的整合
股權資源應在兩個層次上進行整合:第一個層次是實體資源的有效配置;第二個層次是資源占有製度。各種股權資源在企業中經企業家之手進行配置是企業產生的基礎。在各種股權資源中,自然資源、資本、廠房、設備等實體資源隨著所有權的讓渡,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全部轉移到企業中。而技術、人力資本、知識等資源雖然所有權已讓渡給了企業,但由於這類資源呈“流質態”,所以其使用權與所有權往往很難完全統一,這就需要企業製定一整套資源占有製度,並加以規範。企業的外部環境資源是企業的虛擬資源,這類資源雖然不是企業獨享,但卻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家在配置資源時就不能無視其存在。
股權資源的整合股權資源經過目標整合,成本—效益整合,直接—間接貢獻整合形成的明確、清晰、科學的股權結構。股權資源整合過程是新資源逐漸得到利用的動態過程。企業在股權資源整合過程中將所有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對原有資源的利用方式和占有製度進行徹底改造,從根本上改變資源效益的著力點。
股權結構的形成
企業具有什麼樣的股權結構對企業的類型、發展以及組織結構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的企業家應該考慮在股權結構的構成中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動趨勢。
股權結構的形成當社會環境和科學技術發生變化時,企業股權結構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因此,股權結構是一個動態的可塑結構。股權結構的動態變化會導致企業組織結構、經營走向和管理方式的變化,所以,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具有彈性的柔性經營組織。
股權結構的形成決定了企業的類型。股權結構中資本、自然資源、技術和知識、市場、管理經驗等所占的比重受到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隨著全球網絡的形成和新型企業的出現,技術和知識在企業股權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的發展最終會由“資本雇傭勞動”走向“勞動雇傭資本”。人力資本在企業中以其獨特的身份享有經營成果,與資本擁有者共享剩餘索取權。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識資本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最重要的資本。
企業股權結構的這種變化反映出一個問題:在所有的股權資源中最稀缺、最不容易獲得的股權資源必然是在企業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源。企業的利益分享模式和組織結構模式由企業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源來決定。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人力資本或知識資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使得傳統的“所有權”和“控製權”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已成為未來企業管理領域研究的新課題。
1操作方法
(1)對企業股權結構現狀進行分析;
(2)對企業股權結構變動趨勢進行分析;
(3)設計企業股權結構的優化模型。
2注意事項
股權結構是可以變動的,但是變動的內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化,選
擇好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對企業來說具有深遠意義。
股權資源優化指標體係
股權資源優化股權資源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建立一整套股權資源的評估指標體係,可以引導企業把握股權資源配置的方向。
挖掘股權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股權資源,實現1+1>2。除了用好股東入股的資源外,還要激發並用好、用足股東潛在的資源,使之為企業服務。
股東是股權資源中最重要的因素,分析和認識股東的行為,了解股東的個人偏好是股權資源配置的前提。
貢獻利益分享模式
企業利益分享模型
企業利益分享企業的經營收益不僅使企業在市場中獲得發展,而且還使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得到利益分享。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所創造的財富應該使企業的員工和整個社會享受現代的工業文明和社會進步。
1理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