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始終在向他解釋,類似重慶十六縣這樣的選舉暫時還不能在全國推行,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加強教育,重建國家,而不是急切的推行所謂民主。然後開始談到華北的情況:
“文革告訴我,華北的饑荒會在夏收之後緩解,但城市裏依舊還有大約四五十萬市民沒有住房,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還好,天氣比較暖和,窩棚便可以住下,但到了冬天,問題便嚴重了,華北冬天非常寒冷,所以我們必須在冬季來臨之前建起足夠的住房,這是件非常艱難的工作。”蔣介石說著。
霍普金斯以為蔣介石會順勢提出在美國發行債券的事,可蔣介石的話題一轉又跳到東北前線:“中蘇問題解決後,我們便可以集中力量進攻關東軍,在華北,文革提出了一個方案,以四十九集團軍為主,穿越外興安嶺,突襲長春哈爾濱,另外以空降師空降到沈陽;山海關集中三十萬兵力強攻,拖住日軍主力,另外集中二十萬部隊,從熱河北部直插錦州,配合從長春南下部隊,將關東軍圍殲在錦州附近”
提起戰爭,蔣介石便紅光滿麵,霍普金斯強烈感覺到那種撲麵而來的自信,蔣介石接著說:“光複東北後,我軍便會挺進朝鮮,韓國流亡政府已經在中國二十多年了,他們成立了光複軍,這支部隊兵力已經達到兩萬人,國民政府為他們提供了裝備和訓練,現在這支部隊已經抵達冀東。”
早在1919年,朝鮮爆發三一運動,提出朝鮮獨立的主張,運動受到日本的殘酷鎮壓,大批獨立人士逃亡中國、蘇俄。逃亡中國的獨立人士在上海成立韓國臨時政府,選舉李承晚為臨時政府總理,安昌浩為內務部長、金圭植為外務部長,並製定出憲法。
在1919年底選舉李承晚為大總統,幾年以後,臨時政府分裂,李承晚退出臨時政府,帶領部分人流亡美國,遊說美國政府。臨時政府改選金九擔任政府總統,繼續在中國從事獨立活動。
九一八之後,蔣介石加強了對朝鮮流亡人士的支持,在南昌、杭州、鄭州設立了多個韓國流亡人士培訓學校,黃埔軍校也招收了部分朝鮮籍人。
抗戰開始後,韓國臨時政府組織了朝鮮義勇軍,參加抵抗日軍的戰鬥,不過這支義勇軍的左翼色彩比較濃,讓蔣介石不喜歡。蔣介石在1940年幫助韓國臨時政府成立光複軍,光複軍總司令池青天。
在成立之初,整個光複軍隻有三百多人,隨著國軍反攻,俘虜了不少加入日軍的朝鮮人,這些絕大部分在韓國臨時政府的勸說下加入了光複軍,此外還有不少朝鮮人渡過渤海,從山東進入中國,加入中國抗日隊伍,這支部隊迅速擴張,人數在直衝上萬人,蔣介石在這裏說有兩萬人,是誇大了。
“根據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戰後朝鮮將獲得獨立,由朝鮮人民自己決定他們的命運,霍普金斯先生,我和金九先生談過多次,我建議您也與他談談,他認為戰後東北亞地區要保持和平,美國必須發揮更大作用,他對蘇俄非常警惕,認為蘇俄與日本相同,日本是想登上大陸,蘇俄是想獲得不凍港,東北亞地區最好的不凍港便是釜山。”
霍普金斯明白了,蔣介石繞了這麼大一個圈,目的是讓他見見金九,這讓他為難了。李承晚到美國後,依舊以韓國臨時政府總統的稱號在美國活動,羅斯福沒有見過他,但眾議院和參議院的一些議員則見過他,在美國有一定影響力。
對戰後朝鮮政府的人選,羅斯福還沒有作決定,另外,霍普金斯猜想,蔣介石不遺餘力的推薦金九,對另一個韓國獨立運動領導人李承晚卻提也不提,目的是想通過朝鮮政府人事,在戰後繼續對朝鮮施加影響。
“委員長先生,這個事情我還不能決定,總統沒有授權我與韓國臨時政府領導人見麵,我需要幾天時間來向總統請示。”霍普金斯的回答非常委婉,但其中的拒絕之意卻非常明顯。
蔣介石略略有些失望,他還想做些努力,可宋美齡卻已經站起來:“今天晚上,婦女聯合會在南山賓館舉行舞會,邀請了魏德邁將軍和高斯大使,霍普金斯先生,請您也務必光臨。”
蔣介石稍稍一愣,宋美齡用眼角遞給他一個眼色,蔣介石隻好閉口不言,此刻的宋美齡就像一位美國女主人,邀請鄰居參加在家舉行的party一樣,正用期望的目光望著霍普金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