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拿什麼製止?”板垣苦笑下:“關東軍不是一直都這樣幹的嗎?九一八,盧溝橋,關東軍一直如此。”
東條一下不知該說什麼了,九一八就是關東軍背著內閣進行的,事後政府還不得不追認;盧溝橋事變中,內閣一再命令不許擴大,可正是他東條親率關東軍先遣部隊,挺進察哈爾。現在這些中下級軍官不過是仿效他們當年之舉。
“不行,我絕不允許,絕不允許!”東條有些氣急敗壞:“沒有內閣的命令,絕不允許開戰。”
“問題是怎麼製止?”武藤章問道,板垣心裏不屑,東條之所以能擔任內閣首相,就是元老重臣認為他能控製陸軍,現在的陸軍被一幫狂熱分子控製,他們的行動讓重臣集團感到擔憂,擔心控製不住他們,這才突破憲法規定,選擇了一位現役陸軍將領擔任首相,並且破天荒的允許他兼任陸軍大臣,可一旦這些元老認為他不能控製陸軍,那麼東條現在的所有權力都可能失去,所以板垣認定,東條不可能能製止關東軍的行動,相反他會隨著關東軍的態度而轉變。
不久滿洲傳來消息,關東軍開始突擊建立滿洲國防軍,滿洲全國有十五萬精壯應征入伍,關內的戰俘營挺直屠殺戰俘,特別是那些中央軍戰俘,這些戰俘被運到滿洲,加入滿洲國防軍,為了裝備這些戰俘,關東軍動用了戰略儲備倉庫的物資,還要求國內緊急運送足以裝備十萬人的武器裝備到滿洲。而總參謀部的舉措就耐人尋味了,他們甚至沒有與內閣商議就迅速把物資送到滿洲。東條英機聽說後,一麵謾罵一麵接受了這個既成事實。
不過這次迅速運輸也將總參謀部的倉庫抖得一幹二淨,幹淨得連老鼠都呆不住。南京的派遣軍總司令多田駿憤怒的來電,要求軍部解釋,為何將準備調到華中的物資交給了關東軍,沒有這些物資,十一軍便不能發起宜昌戰役,不能攻取宜昌,威脅重慶;華東部隊也不能對支那第三戰區展開攻擊,議定的對支那蘇魯戰區的進攻,也無疾而終,如果軍部不能保持對支那派遣軍的物資供應,特別是彈藥供應,支那事變將看不到解決的曙光。
東條無法向多田駿解釋,隻好壓下多田駿的報告。東條對發動對蘇戰爭並不拒絕,他反感的是,關東軍的自行其事,當年在擔任關東軍參謀長時,他很欣賞這種果斷行動的作風,可現在擔任首相和陸軍大臣後,就感到這種行動真是個大麻煩。
不過東條的反感沒有持續多久,關東軍已經按耐不住了,梅津美治郎派出他的參謀長木村兵太郎到軍部彙報特別大演習的準備事宜,而西尾壽造則派出立高之助到軍部彙報華北治安作戰結果。
不管是東條英機還是杉山元板垣征四郎都不認為這是個巧合。
“根據情報,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從遠東抽調了大批部隊到歐洲戰場,其中包括全部坦克,還有六百架飛機,目前遠東地區的蘇軍從一百二十萬下降到七十萬,這個態勢對我們極為有利。”木村兵太郎沒有彙報什麼準備狀況,相反在軍部和總參謀部的聯席會議上,他首先介紹的是蘇俄遠東兵力變化。
“情報可靠嗎?”杉山元沉聲問道,他手肘支在桌麵上,顯得有極大的興趣。
“非常可靠。”木村兵太郎顯得很自信:“斯大林在東京安排了間諜網,我們也在他們那邊有情報網,這個情報網提供的情報已經數次證明是準確的。”
土肥原賢二心裏長長舒口氣,這個情報網還是他在滿洲時建立的,現在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德蘇戰爭剛開始時,蘇俄軍隊曾經非常緊張,可進入八月以後,他們就鬆懈下來了,大概是認為冬季即將來臨,皇軍不會再發動進攻了。”木村兵太郎解釋說。
“這是合理的,大島報告,蘇軍受到德軍的沉重打擊,斯大林已經顧不得遠東了,再說七十萬部隊對上七十萬皇軍,數量上的差距並不大。”板垣平靜的說。
“可斯大林錯了,皇軍給他們的打擊,絲毫不會弱於德軍。”立高之助有些急切的說,絲毫沒注意在座的大都是將軍,他這個大佐在這裏算是低軍銜。
呼喚月票,強烈呼喚..........
呼喚月票,強烈而深情的呼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