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識別有兩個基本作用,一是教育內部員工的依據,思想核心,是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二是企業所有運作的依據,行為的規範。
(3)視覺識別(Visualidentity,英文所寫為VI)。視覺識別是靜態的識別係統,其目的是通過組織化、係統化的視覺方案傳達企業文化信息。VI在整個CI係統中項目最多、層麵最廣、涉及的領域也最多,向社會傳遞信息的效果也最直接。VI可以說是直接麵對著顧客的,因此企業的視覺識別是CI中最敏感、最活躍的部分。視覺識別包括了一些基本要素,如企業名稱、企業品牌標誌及標準字體、標準色,企業專用印刷字體、造型、象征圖案等。這些基本要素可以應用在企業的許多與視覺外觀有關的事物上,如用在產品設計上,事務用品上,辦公設備。招牌、旗幟上,用在企業建築物的外觀、櫥窗展示、陳列以及企業的運輸、交通工具上。餐飲企業的外顯文化和內隱文化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是無法截然區分開的,它們應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隻有這樣,才能使顧客及社會公眾認知企業完整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應具有立體效應,外顯文化和內隱文化的共同整合才能體現出品牌文化的深厚魁力。CIS係統是目前整合品牌文化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手段。2、CI係統的導入
CI的導入分為五個階段:計劃、調研、設計、運作和評估。第一步,計劃。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導入CIS的決議,明確餐館導入CI係統的原因和目的,製定基本方案,落實人力和財務方麵的必備條件。在這一階段,CI委員會成員在計劃階段必須確定CI的實施預算,訂出CI項目資金的使用計劃,明確認CI導入過程中從調研、設計到實施管理所需要的費用總額,以及這些費用的實施項目、使用範圍和使用方法等。投資費用主要包括:調研費、企劃費、設計開發費、實施管理費和其他費用。
第二步,調研。
導入CI必須是在對本餐館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擁有翔實資料。CI調研包括餐館營運狀況的調研及餐飲企業形象識別係統的調研。餐飲企業營運狀況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餐飲企業經營理念與戰略;餐飲企業生產管理過程;餐飲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餐飲企業的總體形象,如知名度、美譽度等。
第三步,開發。
進入CI的設計開發階段後,前麵所設定的識別概念,都將在這個階段中轉化成係統化的視覺傳達形式。
這個階段的設計作業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視覺要素的設計包括餐飲企業標誌、餐飲企業名稱、品牌、標語以及各種標準字體、標準顏色的設計,此外還包括這些基本要素的運用。行為識別的設計,是餐飲企業對內外各種管理與經營行為的新設定。
第四步,運作。
開發設計完成後,CI導入進入實質性的實施管理階段,新的餐館理念應該在全體員工內部得到廣泛傳播,深入每一位員工的內心,並在每一位員工的日常行為中加以貫徹。新的視覺設計全麵導入,通過廣告。新聞報道、促銷等形式對外廣泛宣傳,同時將這一係列活動管理製度化,並責成具體的機構與人員負責。
第五步,評估。
最後階段,需要對導入的效果進行係統的測定與評估,了解CI導入所取得的成效,不斷加以策略性調整。測定主要包括四個方麵:內部測試,外部環境測試,營運數據統計分析,目標與效果檢查。餐飲企業可以根據測定的各指標對CI導入計劃進行最後的評估,評價導入作業的有效性及對餐飲企業經營的現實意義。CI的開發能不能在中小型、中低檔的餐館中開展?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因為CI係統是提升餐館、餐廳服務聲譽,擴大其影響,塑造其形象的手段。中小型餐館的經營沒有任何一點是會阻礙企業形象識別係統的開發與建立的,相反,它需要企業識別係統的幫助。當然,具體操作上、經費、規模、宣傳方式上是會有所區別的。這裏也應看到,今後餐館的發展、擴大規模大體上走連鎖的道路,這種方式符合餐飲自身的特點。因此,從中小型餐廳開始搞CI係統開發,實際上也為其今後向連鎖和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1961年,克羅克取得了麥當勞的所有權。1965年,麥當勞股票上市,從此,麥當勞的事業如火如荼。1985年,麥當勞的營業額已高達110億美元,就在這年,麥當勞在全球各地就開設了597家分店。全美國就達到8854家分店。麥當勞開設分店———體現出連鎖經營的獨創性思想,就像一條流水線;平均每15個小時就能開一家分店,這種速度誰能抵擋得了?
麥當勞雖然有如此眾多的分店,分店的經營多少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那麼,擁有如此眾多的連鎖店的麥當勞又是怎麼獲得統一性,並在競爭中獲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