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兄弟檔案核心期刊文摘10則(1 / 3)

新時期檔案工作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馬小彬在《檔案學研究》2009年第41期撰文,論述了新的國際國內形勢給檔案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如何應對的策略。

作者認為: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文化的全球化,各國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進程加快,檔案作為世界曆史的記憶,備受國際組織及各國重視;國家加大了文化建設的投入,社會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發揮檔案文化資源潛在作用的工作亟待加強;國家信息化建設為提高檔案工作及檔案管理水平創造了條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可持續協調發展,擴展了檔案工作的內容與領域;檔案管理體製的改革需引起重視;檔案管理理論與實踐亟待豐富與完善。

如何應對這些機遇與挑戰,作者認為:一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二要勇於創新,轉變職能;三要依法行政,完善法規;四要加大檔案科技工作改革創新的力度,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促進檔案事業快速發展的動力;五要加強檔案人員隊伍建設。

檔案數字化的知識產權對策研究

張世林在《檔案學研究》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先進的技術是檔案數字化的手段,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是數字化的合法保障。

作者認為: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可排除以下三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檔案:①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時事新聞、曆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計算機軟件在開發軟件過程中所用的思想、數學概念、處理過程和操作方法;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當地善良風俗的反動淫穢作品;⑧著作權保護期滿的作品檔案。

檔案數字化需注意的知識產權問題還包括:對進入公共領域的作品檔案數字化,必須指明作者姓名與作品名稱;未進入公共領域即仍在保護期內的作品檔案,數字化後僅為收藏或在合理的範圍內使用,則無需征得產權人的同意;將館藏作品檔案數字化後,如通過網絡傳播不得侵犯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同時,要注意檔案館檔案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其內容主要有二:一、作者在對檔案材料的選材中若涉及含有著作權的檔案,在數據庫內對此類檔案做出著作權標誌;二、利用者在利用檔案數據時,不能侵犯數據庫作者的整體著作數據權。

在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進行數字化時,尤應注意:一要做好數據庫數字化的前期準備工作;二要與合作方簽署細致完備的協議;三要有強烈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四要著力培養自己的數字化專業隊伍。談城建檔案館接收範圍過寬問題

張胤生在《中國檔案》2009年第8期撰文指出:目前,全國各地城建檔案館的歸檔接收範圍都大幅度超出了國家檔案局製發的《城市建設檔案歸屬與流向暫行辦法》的規定,這是令人深思的。作者認為,接收範圍過寬會帶來諸多不良後果:①嚴重浪費館藏資源,提高檔案管理成本;②增加城建檔案館的工作量,浪費人力資源;⑧不利於建設、施工等單位檔案歸檔與利用,不利於充分發揮建設工程檔案的作用;④增加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相對人的負擔;⑤不利於依法行政和樹立政府服務窗口的良好形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作者提出了五點建議:①將城建檔案館的財政撥款製度由差額撥款改為全額撥款;②將歸檔範圍和保管期限表的審核權上升到法的層麵進行規定,並對違法行為規定相應的處罰措施;③國家和行業的規定、規範,應由行業主管部門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聯合製定;④應區分各單位在城建檔案所有和保管方麵的權利和義務;⑤推廣深圳、安徽等地綜合檔案館與城建檔案館合並的成功做法,創新城建檔案管理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