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備考表問題(3 / 3)

譯之:備考表無論在文書檔案還是在其他門類的檔案裏,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對卷內、盒內文件缺損、修改、補充、移出、銷毀等情況進行相關說明,而且對歸檔文件整理說明或立卷說明乃至對立卷單位全宗介紹和今後的修改完善以及續編提供了翔實的說明依據。

味道:其實備考表的作用可以擴充,可在備考表中加入利用的內容,例如某月某日某個單位用了盒內某份文件,這個就也可以記錄在備考表內,若幹年後或許這個信息可以用到,例如鑒定或統計的時候。

浪花兒:我們在實際工作指導中發現,很多單位檔案的備考表都沒發揮作用,不但沒填寫該卷檔案中存在的情況,而且更沒標明整理時間、檢查時間、整理人、檢查人,等等。這會給我們以後的工作造成遺憾。

王旭:備考表是在傳統手工整理檔案過程中積累下來記錄檔案整理過程的一種記錄表。在有計算機管理係統的情況下,備考表也保留了手工整理方式中的很多痕跡。備考表的樣式原封不動地搬到係統模板中。備考表中的“檢查人”一項,純屬多餘,這是在兩人以上整理一卷檔案時才有的痕跡,至少也表明一人整理,還有一個人要做案卷檢查。那麼在整理檔案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檢查人還能存在嗎?為什麼一個人不能為自己這項工序負責到底呢?所以,備考表中隻要有整理人簽名即可,即便這點要求也並不是非常容易能夠落實下去的,整理人懶得簽名,采用統一打印的備考表放進一卷或一盒檔案後麵,整理人項勢必存在造假行為,期望該卷檔案不出事吧。至於備考表中記錄什麼內容,這絕對是值得探討的部分,我的理解是,第一要寫明檔號,我在檔案提供利用中遇到把這份備考表放到那盒檔案盒的情況,因為沒有檔號,就會放錯,這不僅僅是粗心細心的問題;第二要標記檔案歸檔不齊全的原因,在組卷時會遇到歸檔不及時問題,但檔案整理要進行,那麼寫明未歸檔原因非常關鍵,這是整理檔案者明晰責任的重要記錄。至於頁碼及件號,在檔案著錄中已經寫進去了,不必出現在備考表中。在具有檔案管理係統的情況下,作附注很有意義,這兩條內容還是記在備考表上保險。

滄海一粟:有關備考表問題,大家討論得很激烈,很受啟迪。在此談點個人看法:其一,備考表是否可有可無?黑格爾說得好:

“存在即合理。”在以往立卷歸檔時代,(卷內)備考表確確實實存在;就是當下的文件歸檔整理時代,《歸檔文件整理規則》對備考表也有明確要求,並非可有可無。我認為討論“備考表是否可有可無”意義不大,因為備考表一直都實實在在存在。當然,就某一卷或某一盒檔案而言,有可能缺失備考表,但畢竟是個別而非普遍現象。其二,備考表的作用是否可以擴充?味道先生提出了這一問題,其實這和“備考表的項目或內容是否可以擴充”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說是基本相同的。說到底這是一個有關備考表改革的問題,我認為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對備考表的項目或內容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當然,這種改革,不僅包括“備考表的項目或內容的擴充”,同時也包括“備考表的項目或內容的調整與刪減”。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