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天下大同 上(大結局求訂閱)(3 / 3)

她這一生做事好像都是聽從自己師父的吩咐,並沒有為自己做過什麼事,除了養了幾隻雪貂,她對那些雪貂的感情,可能比她對自己生下的這個孩子的感情更加深厚。

當然,她對這個孩子的感情,可能又比對王小二的感情更加親近一些,她做的一切終究隻是完成任務,而這一切隨著邋遢老人如今隻能癱在那裏,被終結了。

她今後沒法聽從誰的話做事情,所有的決定都隻能自己去做,她有些不習慣,不過她早已習慣了這種不習慣。

當然,這天下那些差一步就能夠修得道果的人,並不止鬼穀老人,邋遢老人和中年道人,但是總人數確實也並不多,一隻手可能數不下,但無論如何也數不滿兩隻手的手指頭。

那些人有的選擇和中年道人一樣,有的選擇則和鬼穀老人一樣,但是選擇和中年道人一樣的出去雲遊四海沒有問題,選擇和鬼穀老人一樣的想要進入鹹陽,卻力有不逮。

他們想要修得道果,又心帶著惡念前往大秦的都城,自然會遭天地反噬,但是等到王離戰勝了項羽之後,他們再想要做什麼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在長沙郡的蒙智也終於得到了調令,他在這裏是為了盯著趙佗,但是現在趙佗看大秦的形勢大好,他根本不敢有所異動,所以蒙智手下的力量可以暫時挪作他用。

胡亥則是把他調過來,讓他去支援書癡,盯著草原,之前書癡是蒙智的謀士,兩個人配合起來很默契,現在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當初蒙恬最大的功績就是帶領騎兵擊潰了擅長騎射的草原,如今蒙智有機會再現他父親的榮光,胡亥估計等到四王子取勝之後,他一定不會甘心做大秦的傀儡,所以必須得有一支軍隊,把他打下來。

沒有人比蒙智更合適了,更何況蒙智重新組建的軍隊,就叫蒙家軍,現在草原上還有很多人聽到蒙家軍的名字,就會聞風喪膽,像喪家之犬一樣逃竄,他們曾經被打怕了。

至於大秦扶持的這個王子,日後會不會背叛大秦,不甘心做傀儡,胡亥並不擔心。

當時能夠當機立斷逃出草原,投向大秦的人必定是個聰明人,那他就應該能明白他隻有聽話,才能坐穩王位,如果不聽話,他的下場和他死去的那些兄弟不會有什麼不同。

當然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建立在大秦本身強大的實力之下,若是大秦沒有消滅草原的實力,對方自然就不會聽話。

胡亥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草原變成一個即使大秦日後變弱了,這裏仍然不敢反抗的一個地方。

或者說這裏即使要反抗,也達不成統一意見,必然會先爆發內亂,要保證心向大秦的人數,比那些一心為草原的人的人數要多。

果然不出胡亥所料,當然了,整個天下關注草原局勢的人都知道,大王子最終還是失敗了。

即使他有了大秦的武器,即使他有了充足的糧草補給,但是他手下的人數終究還是比對方少了太多,盡管他作戰十分悍勇,也給四王子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最終還是被四王子給剿滅了。

但同樣是王子也不好受,他自己手下的力量幾乎打光了,繼承來的原來草原王的部下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服他,有人就認為她擁有這麼大的優勢,結果,麵對人數遠少於自己的大王子,取勝的還這麼艱難,證明他沒有當草原王的能力。

所以這些人對四王子的命令也是陽奉陰違,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對草原新王的命令陽奉陰違了。

成為了名不副實的草原新王的四王子開始隱忍不發,親切的管這些人叫著叔叔伯伯,說自己是仰仗著他們才能取勝,日後還需要他們多多扶持。

盡管成為了草原王,但是對這些人卻是越來越尊敬,平常見麵的時候甚至免去了他們的行禮,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和草原王能夠平起平坐。

越是這樣這些人之後就越是驕橫,他們以為新的草原王已經懦弱到根本不敢對他們有任何行動的程度,畢竟如今草原上一半以上的兵馬掌握在他們手中,那些人隻聽他們的命令,可不會聽這位新王的命令。

可是四王子作為老的草原王最出色的兒子,又怎麼可能甘心這種局麵,他的示敵以弱,終究隻是為了日後的雷霆一擊尋找機會。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之後,四王子終於開始動手了,在舉行完老的草原王的葬禮之後,進行繼位大典的時候,這些叔伯自然不會不到場,而四王子早就在這裏布下了天羅地網。

沒有人能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動手,但他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動手了,出人意料的舉動往往能起到好的效果,這些曾經以為自己日後可以在草原新王頭上吆五喝六的人,在刀斧手的刀砍斧剁之下,終究隻是變成了一堆肉泥。

並且即使如此,四王子還不解恨,把他們的肉扔出去喂了野狗,對他們進行抄家滅族,男子全部斬殺,女眷則是全部為奴。

同時四王子心中對大秦的怨氣也越來越重,隻不過他還在隱忍著不敢發作,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一旦表現出對大秦的敵意,很可能就會引來大秦的大軍。

但是他心中知道大王子的叛亂絕對和大秦脫不了幹係,從他們的武器就看得出來,那些武器明顯不是草原的風格,有能力給大王子提供那麼多武器的,除了大秦的人,他實在想不到其他哪個勢力還有這種能力。

他並不知道,盡管他現在表現出來的很乖巧,但是大秦仍舊派軍前來了,並且派來的是曾經橫掃草原的蒙家軍。

大秦一些曾經決定此生再不出戰的老兵,聽說蒙家軍要重新對草原開戰,也有不少開始重歸蒙家軍,他們現在的戰鬥力可能不行了,但是他們的經驗還是值得所有年輕的士兵學習。

在很多時候,經驗都十分重要,蒙智知道軍中的那些老兵給他這支年輕的軍隊帶來了多麼強大的力量,對於這些重新歸來的老兵,他同樣十分看重。

這些曾經跟隨著自己父親南征北戰的人,哪怕他們不能給這支軍隊帶來什麼幫助,蒙智也會保有對他們的敬意,每個人都會老去,每一個人也都會死,但不是每一個老去死去的人都能得到其他人的敬意。

之前從草原上逃脫出來,除了四王子之外唯一活命的那個王子,在老的草原王的子嗣當中排名第十四,剛好是十四王子。

蒙智這一次帶軍前來,就是要帶著這位十四王子打回草原,幫助這位十四王子成為草原上的新王。

而曾經的四王子,現在草原上的新王,盡管之前幹淨利索的把那些叔叔伯伯們給誅殺,甚至把他們給抄家滅族,但是想要把這些叔叔伯伯手下的力量收歸到自己這裏,為自己所用,還不是一時半會能辦到的事情。

甚至有一些人已經公開和他敵對,他在草原上的威望和自己死去的父親比起來終究還是弱了太多,若是老王還在,隻需要一句話,這些人就不敢不聽。

但是他卻沒有這個本事,若是讓他在草原上經營個三五年之後,也許他也能達到這種程度,但是至少現在還是不行。

而此時蒙智其實已經帶領大軍來到了草原的邊緣,大秦這邊曾經從草原上大王子那裏交換來的一等戰馬也都交給了蒙智使用,蒙智手下不缺騎兵,但是缺馬,這回倒是得到了強力的補充。

單單是那些老兵們就沒有人不會騎馬,當初蒙恬的鐵騎,可是人人騎馬,和草原上的這些人交戰,必須保證自己坐下的馬跑得比他們快,不然的話就很難戰勝對方,對方打不過還可以跑。

蒙智手下雖然馬不多,但是那些老兵仍舊不厭其煩的給新兵們講解著騎馬的要領,所以說蒙智手下的新兵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騎過馬,在訓練的時候戰馬都是大家輪流用的,即使是騎兵營也不能過多霸占,而且在訓練中表現最好的人是有資格挑戰騎兵營當中的人,成為新的騎兵的。

在那些老兵們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覺得當騎兵才是他們的追求,若是他們這支軍隊每一個人都是騎兵該多好,可惜這終究隻能是個願望,日後可能實現,但是短時間內還不行。

在書癡的建議下,蒙智並沒有馬上就進軍草原,而是先派斥候去了解草原如今的情況。

其實基本情況他們也都清楚,現在四王子並沒有穩固住自己新王的地位,他之前殺的那些人太多,盡管有一些人懾於他的強橫,因此而投降於他,但是同樣有一些人因為他的殘暴,所以選擇反對他。

當然說是由於他的殘暴,其實這隻不過是一個借口,歸根結底還是他們覺得自己有機會成為草原上的新王,畢竟他們手上的力量不比如今這位草原王手上掌握的力量差多少,既然如此,憑什麼是對方當草原王,自己就隻能聽令。

陳勝吳廣起義還得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但是在草原上從來都不用這種話,永遠都是弱肉強食,草原王之所以是草原王,就是因為他是草原上實力最強大的人,和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沒有關係。

如果草原王的兒子不能掌握足夠強大的力量,那他就沒有資格成為新的草原王。

對於讓草原上這些人類內鬥,等待機會等雙方兩敗俱傷之後再去撿便宜,蒙智自然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卑鄙的做法,非得要堂堂正正的擊敗對手。

他又不是項羽,他並不覺得敵對的雙方有一方趁著對方最虛弱的時候去攻擊有什麼不對。

而且書癡也分析了,如果他現在帶大軍去攻打草原,很可能讓現在草原上敵對的雙方反而聯合起來對付他,畢竟他們兩個終究隻是在爭草原王的位置,而如果大秦插手,則可能讓草原上再也沒有了真王。

所以蒙智又等待了半個月的時間,四王子不愧是草原上老王最出色的兒子,他又取勝了,並且這一次付出的代價偏偏並不大。

犧牲的大多數是曾經被他斬殺的那些叔叔伯伯手下後來投降給他的那股力量,但是盡管如此,現在確實是他手下實力最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