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天下大同 上(大結局求訂閱)(1 / 3)

韓信估計的沒有錯,雖然他回鹹陽的一路上,遇到過山體滑坡,遇到過野獸圍堵,遇到過空中墜石,但是一切終究隻是自然的因素,並沒有人摻和在其中。

而在他的幾次指揮幫助手下的這些人盡可能多的保住了性命之後,這些原本都是李玄霸的手下,對這個特使並不怎麼感冒的士兵們也開始漸漸的接受了韓信這一路上的領導。

天才的光輝確實是遮掩不住的,像韓信這種人,隻要給他一個機會,他就有可能一飛衝天。

盡管一路上遭遇了很多事情,但是終究還是順利回到了鹹陽,胡亥親自來見了劉邦,項羽極有可能會戰死沙場,胡亥覺得自己很難跟對方見麵,那就見一見劉邦。

對於這個時代,本應該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兩個人,胡亥自然不會不感興趣,但是見到了劉邦之後,他覺得這個人也就那麼回事兒吧。

劉邦的成功盡管有必然的因素,但可能還是他的好運氣占據了大部分原因,畢竟,沒人幫他,都有自然的力量差點幫助了他,在運氣逆天的情況下,個人的能力可能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見到劉邦之後,胡亥就沒有把他收到自己手下,讓他為自己打工的心思了,這個人現在看起來不像是一個開國皇帝,倒像是一個無賴。

他當然不會養虎為患,直接一條白綾,一杯毒酒,讓劉邦自己選一個。

胡亥不是殘忍的人,不然按這種叛亂的罪行,劉邦還想留全屍都不容易,最起碼也是個車裂之刑。

在死亡麵前人人平等,劉邦終究還是怕死,最後還是找了兩個力士,強行把毒酒給灌下去,又用白綾勒在對方脖子上,狠狠的勒上了不短的時間,來確保這個被處死的人不會假死偷生。

胡亥也給劉邦來了個體麵的葬禮,讓他體驗了幾千年後的葬禮風格,直接將他的屍體一把火燒掉,進行了火葬。

人都成灰了之後,無論如何也無法再複活了,胡亥沒有想到最能夠偷生的劉邦反而先於項羽而死去。

這其中一大半的功勞都要歸功於韓信,也隻有韓信這種人,才能夠成功的捉拿到劉邦。

想著劉邦在李玄霸管理的地方活動了應該也有不短的時間,但是李玄霸壓根就沒有注意到。

沒有人知道,在親眼看到劉邦死了之後,韓信也長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擔心有人會報複自己了。

劉邦接下來能夠針對自己的手段,頂多也是就是在夜晚裏讓自己做幾個噩夢,這對於韓信來說就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而韓信憑借這一次的功勞,也被胡亥冊封了官職,李玄霸的手下他用不了,那些人到了鹹陽完成任務之後,就啟程回返了。

不過胡亥並不小氣,在察覺到韓信對自己的好感度略有提升的情況下,沒有什麼猶豫,直接把自己手中僅有的一個增加20點好感度的禮包用到了韓信的頭上。

於是韓信突然感覺到看向眼前的大秦皇帝好像親切了許多,當胡亥給了他一個官職,讓他統領五百士兵,清剿鹹陽城中邊的匪患和野獸之後,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他終於要有自己的士兵了,盡管隻有500個人,那也是他指揮過人數最多的一次了,並且關鍵的是,這些人還將一直由自己指揮下去,並不像之前那300人一樣,指揮了不到一個月,就不歸自己統領了。

鹹陽城周邊的匪患並不嚴重,但是偶爾也會給來往鹹陽的商隊和行人造成麻煩,這些人還不好用大軍去清剿,太過浪費人力物力,歸根結底就是不值得。

而上一次胡亥曾經遇到過群狼圍攻,突然是有人故意把那些狼引誘過去圍攻他們,但是這終究還是由於鹹陽城的周圍有狼群生活。

這些野獸經常造成人畜損傷,其實他們帶來的麻煩反倒比匪患帶來的麻煩大,因為土匪總歸是可以說情的,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隻搶東西,不要人命。

人終究是聰明的動物,知道不能竭澤而漁的道理,如果過來一個你殺一個,那以後誰還敢上這條道?

隻不過已經把鹹陽城內的治安搞得很好的胡亥自然不想讓自己日後出城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幹脆再給韓信試試手,讓他直接把鹹陽城周邊的匪患給徹底清理。

那些活躍的野獸,該趕走的趕走,該殺掉的殺掉,不能讓它們還可以來襲擾人畜。

這個時候,又有兩條喜訊上報了鹹陽,一條自然便是李玄霸把龍且以及劉邦之前遺留下的乞丐組織給一同解決了,並且繳獲了不少武器,李玄霸表態要上交國庫,胡亥直接大手一揮,讓他自己處理。

俘虜多了之後,開礦的人又多了,大秦如今不缺少武器,缺少的反而是能夠打造武器的鐵匠,無論什麼時候,社會上都缺少技術人才。

李玄霸得知之後,自然很是欣喜,對於胡亥並沒有給他升官,則更是高興,他就怕皇帝要把他調走。

他在南陽郡這裏呆了這麼久,郡內的百姓很多和他都已經很熟識,確實是舍不得走。

尤其是想到他走了之後,可能沒人給這些百姓做主,南陽郡守以及下麵的官員很可能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他就更不想走了。

他固然不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愛民如子,但是心中終究還是有俠義之氣,劫富濟貧,他沒法去做,不然就變成叛軍了,但是,確保南陽郡內百姓不會受到豪強的欺壓他卻做得到。

第二件好事則是在子嬰和賈青布置的天羅地網之下,終於在範增想要回到項羽的陣營之前將其截獲。

這樣一來,之前項羽手下的一謀士,四大將,如今就隻剩下了一個季布,這也算是給王離減輕點壓力。

對於範增的態度,就不像對劉邦那樣了,胡亥知道範增是真有本事的人,若是項羽能夠多聽範增的意見,王離之前可能真的沒那麼容易取勝。

對於有能力的人,胡亥的第一想法自然是想讓他為自己所用,但是範增和韓信終究還是不同的,韓信對大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仇恨,他心中跟著項羽反秦也好,跟著劉邦反秦也好,終究是想讓自己建功立業,而對手無論是大秦還是其他的人,對於他來說都無所謂。

但是範增不一樣,範增是真的把反秦當成自己的事業的,他心中最大的抱負就是滅掉大秦。

所以說,當得知自己被秦人抓到之後,他隻是一心求死,胡亥去和他見了一麵,發現他其實對自己好像並不怎麼憤恨。

範增現在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壯誌難酬,當他發現自己已經被大秦給捉拿之後,他就知道項羽要敗了。

以一人之力對抗一國,如果不能一鼓作氣,終究是要三衰而竭的。

就像曾經曆史上的項羽,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連戰連捷,如果他其中哪怕打了一場敗仗,最終的結果都很可能是失敗。

胡亥也並沒有強求,暫時將範增關押起來,反正他也跑不了,日後這個人也許還會有用。

而且範增並不是像劉邦那種可能自立為王的人,他必須要輔佐某個人,所以即使他真的僥幸走脫了,也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他真的跑了,更多的可能也隻不過是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安度晚年而已。

王離那邊還在等待項羽主動出手,估計也就在這些天就會開始大戰,都是草原那邊的爭鬥比胡亥想象的早了一些。

大王子在得到了大秦的支持之後,手下實力大增,而剛好這時草原上的王患了重病,讓四王子暫時操持草原事務。

大王子覺得時機已到,四王子畢竟無法把草原王的力量收歸己用,在草原王暫時無法調兵遣將的情況下,這是大王子最好的機會了。

所以草原上開始了內戰,由於大王子準備充分開始階段,確實占了一定的優勢。

但是四王子畢竟也不是易與之輩,並且他現在暫時可以使用草原王手下的力量,所以漸漸扳回了局麵。

而且四王子畢竟曾經出使過大秦,所以他也想到了尋求大秦的幫助,大秦這邊自然不會理會他。

大王子這邊是拿實打實的一等戰馬來換得的武器和資源,而四王子隻是空口白話說日後草原和大秦一定保持友好,這種空口許諾也隻能騙一騙讀書讀死了的腦殘,草原事宜如今都交由書癡負責,他可不會因為空話就給對方好處,那些奉承的話聽聽也就是了,你要真當真,早晚有一天你要被對方給弄死。

更何況現在是四王子占據優勢,若是真的給了他幫助,豈不是讓大王子這場叛亂會很快平息。

所以書癡不但沒有給四王子什麼幫助,反而繼續給了大王子很大的支持,當然,大王子自然也付出了很讓他肉痛的代價。

所以草原上的情形現在還處於僵持當中,而當草原王得知這件事之後,病情更加嚴重了。

若是沒有扁鵲那種神醫,估計草原王很難挺過這一關了,這個時代的病可不好治,哪怕是帝王,若是得了急症,也很容易暴斃。

更何況草原上亂起來之後,也無暇去請名醫為這位草原王診治,草原上那些蒙古醫生用來治病的方法還和歐洲中世紀那些醫生差不多,最多的就是放血療法。

得了病之後先把病人放血,一次不行就多放幾次,病人得了病之後本來就身體虛弱,再放上幾次血,不死也得死了。

更何況,就算身強體壯放幾次血不擔事兒,但是傷口卻有可能因此而感染,這些蒙古醫生又沒有什麼消毒的意識,連用酒精噴在刀子上,放火上烤一下消毒都不會去做,他們的治病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草原上的這些禦醫們,是接連被處死,醫生這個行業,從古至今都並不是十分安全的職業。

隨著草原王的病情加重,草原上大王子和四王子的爭鬥就更加激烈,兩個人都很清楚誰打贏這一戰,誰在日後幾乎就肯定是下一任的草原王了。

本來他們兩個的實力在諸多王子當中就是最強的,現在一個有著老草原王的勢力補充,一個有著大秦的暗中支持,雙方的實力和其他王子就更拉開了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