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銷售業務標準化流程(2 / 3)

各部門在必要的時候,可隨時向經理室借閱常備的交易往來客戶資料,各負責人以外的人如要閱覽時,則必須經過財務部的確認才行。

經理對於資料的保管要十分留意,避免汙損、破損、遺失等。

(3)做成記錄及訂正。

① 無論買或賣,對於開始有交易往來的公司,各負責者要在《交易開始調查書》裏,記入必要事項,並且取得相關主管的認可並稟報董事長;

② 取得董事長的承認後,依照調查書,在財務部裏將交易往來客戶名簿做成,並在交易往來客戶裏記入;

③ 財務部應一年2次(2月、8月)定期對交易往來客戶做調查,如果有變化的時候,在交易往來客戶名簿及交易往來客戶裏記入、訂正;

④ 財務部對於交易往來客戶記入事項的變化,或有其他新的事項時,隨時記入之;

⑤ 交易往來客戶如果解散或者是與本公司的交易關係解除的時候,財務部應該盡快將其從交易往來客戶名簿及交易往來客戶中除去,並將其交易往來客戶原始資料分別保管。

(4)各負責者的相互聯絡。

各負責者對於交易的狀況要經常注意,如果有變化的時候,要向財務部傳達,經常保持交易往來客戶原始資料及交易往來客戶的正確性。

(5)報廢資料的整理及處理。

交易解除後的資料要在“交易中止”或者“交易過去”的資料裏分別放入並整理。完全不可能恢複交易來往的名簿,取得主管經理的承認後將其處理掉。

競爭對手的調查要點

1從經營者的動向來把握情報

(1)表麵上沒有什麼變化的事情,如果仔細做分析的話,將會有一些深入發現,至於能否發現就要看業務員了。

(2)對經營者的評價往往是信用調查中最困難的一環。

(3)對經營者進行評價時應和本人保持密切的接觸,而依次來做判斷雖然是原則性的,但如果不可能做到或者在有困難的情況下,應配合聯係幾個已知的要素來做推測。

(4)如果將經營者評價做區分的話,可將其大致分為經驗、能力、性格三點。如果能做到不偏向任何一方,而取其平均的話,就可稱其為優秀的經營者了。

(5)“經驗”並不隻意味著經曆,雖然其有十年的事業經曆,但是過去在事業上有沒有失敗過,或者在經曆上是否有不凡的實績,才是非常重要的評估資料。

(6)“能力”有許多方麵,行銷能力、計數能力、勞務能力、管理能力、金融能力等是主要的,這些可從日常的營業活動中得知。

(7)經營者的“性格”,是可以從業務員的身上反映出來的,從業務員的言語、作為、動作中就可判斷其經營者的素質。

2從營業狀態中找出情報

(1)所謂營業狀態,並不是指和本公司的交易額的多少,而是指客戶將售貨款提高而使本公司得到的利益是否順利的上升的事情。

(2)營業狀態是經營實態把握的第一步,這是很容易從外觀上把握的,而業務員對其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

(3)判斷營業狀態的標準,大致可分為:

營業情況;

與交易往來戶的關係;

裁決條件、支付情況;

與交易往來銀行的關係和評價;

業績現況等。

(4)“營業情況”因範圍廣大,所以要將其重點抓住。不但不可輕視本身的感覺,同時絕對禁止隻從外觀上來做判斷。應廣泛的接觸同行業和交易往來戶,再根據交易往來銀行的評價,來做最終判斷。

(5)從“交易往來戶關係的好壞”就可以看出其企業的將來,極為重要的是看進貨處的質量、信用是否有問題。販賣處也不隻是販賣處,要對販賣處和有交易來往的地方也要調查清楚。

(6)“裁決條件、支付情況”可作為判斷其經營是否惡化的前兆,應注意其原因和理由及其經營情況,這是非常重要的。

(7)“與交易往來銀行的關係和評價”雖然調查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但從中卻可以知道許多事情真相。

(8)“業績、現況”從頭到尾我們都在強調,業務員的客戶管理原則就在這裏,如果做不好,那就不算是個合格的業務員。

3從會計方麵找出情報

(1)要從會計方麵來抓住情報的話,大前提就是要能拿到損益表。

(2)將自己的經營實績展示給別人看並非是不好的事,業務員必須有拿到相關數據的能力。

(3)在此之前,交易開始時即應確實將損益期中的損益表交付,明確訂立規則。所有的成員,都應有此概念來執行。

(4)如果不能拿到損益表,也可從其他情報中來作推測,情報的組合建立是業務員和其管理者本身的事情。

(5)連續三至四期賠錢的公司是相當危險的。除了一些大公司或者優良公司,否則連續的賠錢,在經濟上當然沒有理由能支持。

(6)如果是長期支付的話,必須要有周密的檢查追蹤。從公司的立場出發是以縮短其支付期間為原則。

(7)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做到嚴格地檢查計算錯誤,而且要確實遵守已約束的支付條件。

(8)以損益表為基準,作財務比率分析和損益表的分析是業務員必需的基礎知識。損益表的理解亦不可囫圇吞棗。

4分析資產狀態,從中得出情報

(1)從借貸報告表中可得知資產有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更分為有形固定資產、無形固定資產。

(2)如果能拿到財務報表的話,就可以從數字上來作判斷。

(3)一般對於流動資產的把握是很困難的,但是以裁決條件(例如現金的入賬、支票付款時間很短等)都可看出是不是好的往來對象。

(4)從外表唯一可以衡量的事物就是商品的庫存量,不但要看實際的庫存量,亦要檢查其入貨、出貨的情況。

(5)固定資產在此指的大部分是事業用(並非販賣用的)的土地和建築物,在所轄的登記所裏取得其不動產登記簿謄本。

(6)能知道其固定資產的價值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7)在借錢的時候,不論是個人或者法人,在常識上一定要有相應擔保的抵押品。如果分析其登記簿就可發現一些細微的情況,像企業的資金操作的狀況,都可以分析出來而作判斷。

(8)不要覺得付出少量的費用和勞力是浪費,要有那種對全部交易往來戶均做調查的態度才行。

2銷售預算與分析管理流程

銷售預算與分析一般是企業生產經營全麵預算的編製起點,生產、材料采購、存貨費用等方麵的預算和分析,都要以銷售預算為基礎。銷售預算把費用與銷售目標的實現聯係起來。銷售預算是一個財務計劃,它包括完成銷售計劃的每一個目標所需要的費用,以保證公司銷售利潤的實現。銷售預算是在銷售預測完成之後才進行的,銷售目標被分解為多個層次的子目標,一旦這些子目標確定後,其相應的銷售費用也被確定下來。

銷售預算以銷售預測為基礎,預測的主要依據是各種產品曆史銷售量的分析,結合市場預測中各種產品發展前景等資料,先按產品、地區、顧客和其他項目分別加以編製,然後加以歸並彙總。根據銷售預測確定未來期間預計的銷售量的和銷售單價後,求出預計的收入:預計銷售收入=預計銷售量×預計銷售單價。

銷售預算的方法:

①自上而上:主管按公司戰略目標,在預測後,對可利用的費用了解,根據目標和活動,選擇一種或多種決定預算水平的方法舉例預測,分配給各部門。

②自下而上:銷售人員根據上年度預算,結合去年的銷售配額,用習慣的方法計算出預算,提交銷售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