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什麼是業務流程再造(2 / 2)

參與者的組織:

通過分析生產線上的操作員,我們可以發現以下一些特點:

①對操作員的組織要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要能夠隨著生產工藝的改變(可能是由於所加工的零件的型號不同所引起的)而改變;

②同一個操作員所要處理的工作相同穩定。

企業業務流程管理中對參與者的組織要比生產線上對操作員的組織複雜的多。但是,為最終實現柔性業務流程的運行,以上兩點基本的要求仍然是必須的。除此之外,由於企業業務流程是比一條生產線的運行過程複雜的多的過程,因此,對流程的參與者也必然有著更高的要求。企業業務流程管理對參與者的要求歸納如下:

清晰的職責;

良好的溝通意識與團隊意識;

明確自己在由流程實例所形成的一個個“項目”中所擔當的角色;

有效的管理考核參與者在縱向上所屬的職能部門與在橫向上所參與的“項目”之間的關係;

建立麵向流程的組織結構,實現人員的動態組合。

對流程的評價:

如同生產線上一次小的改進可能會對生產效率產生較大的提高一樣,對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進也可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不同的是,對生產線的改造所產生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而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造的效果就不太容易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因此,對業務流程的分析與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流程運行效益的分析:

從企業投資者的角度來講,好的業務流程設計必然是能夠為企業帶來最高利潤的設計。因此,對業務流程的效益分析是評價業務流程的一個重要方麵。從業務流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企業的成本與收益對傳統的財務管理分析來說是一個挑戰。從本質上說,基於業務流程管理的財務分析是一種多口徑的、動態的、全麵的財務分析,而傳統的財務分析往往是單一口徑的、靜態的財務分析,隻能反映企業運營過程中某一方麵的財務狀況。

對流程靈活性的分析:

前麵也已提到,企業業務流程管理的目的是為企業打造一種靈活的、柔性的業務流程,能夠快速的適應企業戰略決策的變化,因此對流程靈活性的評價也顯得尤為重要。生產線上的靈活性往往來自於生產過程高度的自動化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資源調度的高效率,改變作業流程僅僅需要重新設定控製程序。與之類似,業務流程的靈活性也必須要解決業務流程管理的自動化(半自動化)以及資源調度對業務流程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的問題,因此必然要有業務流程自動化管理軟件的支持。

對流程運行效率的分析:

時間指標是評價企業業務流程設計的基本指標。高效的業務流程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產生最多的產出。通過分析企業在單位時間內對某種業務流程的最大處理次數(可稱之為企業的業務流程容量),即可估計出企業未來的產出會有多少。

對資源占用情況的分析:

業務流程對人的占用情況是效益分析的一部分,但是,但是對業務流程參與者的工作情況進行分析仍然是有意義的。人不同於機器,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通過分析比較業務流程對人力資源的占用情況,一定程度上即可反映出任務執行人的工作能力。當然也可以分析出業務流程在哪個人力資源上存在瓶頸。對於大量存在一人多崗現象的企業中,對人力資源進行跨業務流程的分析就顯示的更為有意義。